第53章 会德丰资产(第2页)

 贺峻豪调查所获取的资料表明,这个家族是靠西药生意逐步崛起的。

 到了 60 年代,在现任家主张宇良的引领下,张家开始涉足房地产领域,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香江两座极具标志性的建筑——联邦大厦和国际大厦,最初便是张家旗下的产业。

 在70年代,张家将这两幢大厦售给会德丰旗下联邦地产公司,获得联邦地产的77%股权,借壳上市。

 随后又和马登达成合作,用地产公司换取会德丰的股份,成为会德丰洋行的最大股东。

 现在张家掌握着会德丰34%的股份,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大股东。

 马登家族也不过才掌握25%的股份而已。

 张启明从资料中发现,马登家族可以说是成也航运,败也航运。

 会德丰目前欠下的债务中,超过八成的债务,都是在航运萧条时期,盲目扩张航运船队导致的。

 香江在早期的确是航运的天下。

 从二战一直到 70 年代,香江因为地理位置原因,只要涉足航运行业,仿佛就像是踏上了一条通往财富的康庄大道。

 一个个航运巨头们赚得盆满钵满,香江也因此成为了全球船王最多的地方。

 马登家族,最早就是靠着航运起家,发展到现在成为一家综合性集团。

 不过其主营业务中,依然是航运占据最核心位置。

 70 年代末,石油危机突然爆发,导致航运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

 包船王看准时机,早早的弃船登陆。

 马登家族却始终坚信,这次的危机并不会波及到他们所经营的散装货轮。

 不仅没有缩减船队,反而称其他船王,卖船只的时候,大肆举债扩大船队的规模。

 到了1983 年底,此时的会德丰船务,船只总载重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 139 万吨。

 代价却是高达 21.8 亿港元的巨额负债。

 还有订购了价值 6.8 亿港元新船款项需要支付。

 如果实在经济好的时候,这点债务也没什么。

 可惜石油危机,引发香江经济危机爆发。

 整个市场陷入了一片萧条之中。

 在这样的困境下,会德丰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