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东德之行(第2页)
秦超立刻应声答道:“是,董事长!”
说着,就转身去请瓦西里。
张启明此次来到东德,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解决公司生产线设备的问题。
而他要与之合作的罗伯特隆(robotron)公司,在东德的消费电子领域中,是为数不多的、具有重要地位的电子企业之一。
罗伯特隆公司的总部位于德累斯顿市,这里不仅是公司的核心生产基地,也是其研发中心的所在地。
德累斯顿是东德电子工业的核心城市,robotron作为东德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商。
不仅承担了毛熊计算机产业的重任,产品覆盖个人计算机、大型机、外围设备及工业控制系统等。
还在生产电视机、收音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也具备机床生产线制造能力。
其机床生产线,能够为自身消费电子生产提供支持,生产用于电子元件安装和电路板加工的设备。
不过,虽然robotron在东德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其生产的机床设备在技术复杂度,和性能上仍然有些差距。
可是先进的设备生产技术,启明科技有钱也不一定买到。
他前世记忆和通过商业调查,知道东德遗留了不少二战时期的机床设备。
想要看看能不能变废为宝。
只是在和罗伯特隆公司厂长霍夫曼交流后,发现自己有些过于异想天开。
高估了二战时期德意志的机床先进程度。
后世国内不是精粉吹嘘,二战时期德意志机床工业先进,新世纪后国内的机床都不如那时期德意志机床。
现在看来全是精粉们在吹牛逼。
二战时期的机床多为普通车床、铣床、冲床,这些传统机械加工设备。
但是缺乏数控技术和高精度加工能力。
消费电子生产需要高精度的自动化设备(如smt贴片机、pCB钻孔机)。
二战时期的德意志传统机床,即使再强,现在也己经过时。
经过几十年发展,机床工业早就己经开始进入数控机床时代。
张启明之前还妄想着将二战时期的设备,改造成数控机床使用。
结果和霍夫曼交流后,发现这个世界不止他一个聪明人。
别人早就想到过这么做。
要是能够实现,那些设备不至于放在仓库里生锈。
霍夫曼告诉张启明,这些设备他们早就尝试过数控化,也改造成功过程几台,发现难以满足微电子元件的加工需求。
只能改造为冲压生产收音机、电视机等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连接件等非精密部件。
可以加装气动控制, 简易自动化装置,升级成为半自动化设备,用于批量生产简单零件。
但效率和精度,远低于西方资本世界标准。
现在是冷战时期,东德工业发展,因为技术封锁与资源短缺原因,技术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特别是在数控系统、精密传感器等关键部件,依赖进口。
更让让张启明受到打击的是,改造老旧机床的成本,可能接近新设备采购,性能差距还很大,经济性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