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情多梦想成真2001

第345章 勾连二(第2页)

 他肯定是不能够亲自拜访徐家的,要知道王氏作为百年望族,族长亲自拜会五品同知有失身份层级,易被徐恕看轻王氏宗族的底线。

 自己不拜访的话,自然要派遣心腹递送密函,安排通晓刑名的族中师爷携亲笔信夜访徐府,

 师爷带了王氏先祖手抄《王氏族训》副本,这是在明示"规矩传承”的重要性。

 不光如此,师爷还带着徐家先夫人的乳母之子一同也访徐府,

 乳母之子也不是空手来的,同时送上了三件物件,

 徐家先夫人未嫁时缝制的婴孩肚兜,盖有王氏宗祠朱印的空白婚书,半阙《鹊桥仙》词笺是先夫人临终前手书的残稿。

 转日辰时老族长以“过继嗣子"名义向州府递交文书,要求将徐恕长子记入王氏外甥名录,此举更是明牌,名义上是关心徐成敬的未来,告诉世人王家外甥是有依靠的,实则掌握徐家子嗣控制权。

 肖劲王令拜别老族长,双双来到徐家,礼毕后送上了,老族长写给徐同知亲笔信件。

 徐姑爷亲启——太原王氏长房叔公王晦安道拜上

 徐恕看后,心里一凛呀,这个老狐狸用亡妻族亲身份避开官职称谓,既守礼又施压,这是明示本官强龙不压地头蛇吗?

 伯仁姑爷台鉴::

 昨日,恭亲王莅临寒舍,太原王氏倍感荣耀,蓬荜生辉。王爷乃皇室贵胄,犹念及徐王两家之情谊,关怀备至,诚为感人。

 按《大顺律》,嫡妻新丧,未及五载而续弦者,须呈岳家《放婚书》于官府存档。吾今特遣人奉上此书,并附空匣一枚,以表诚意。

 闻新妇肖氏,妙手琵琶,技艺超群,恰与王氏祖传《霓裳调》相契合,愿其承此技艺,为王氏传人。

 又,城西旧演武场,今已作军改之用,其上唯有王氏贞节牌坊,孑然独立,空置可惜。

 吾欲请徐恕大人批核,将太原西郊官田划为王氏祭田,以慰先祖之灵。此亦王氏家族之愿也。

 此外,去年修缮黄河之时,贵府与王氏之往来账册,吾仍妥善保存。

 望吾等能共续前谊,勿使小事生隙。

 七十老朽王安道,顿首拜上。

 徐恕心中叹道,这个老狐狸真真是绵里藏针呀,既表情谊,又带威胁,这往来账册还真真是世家大族威胁官员的利器呀!

 不过这次是肖劲需要我们两家助力,杨喜又是肖劲的岳父,将西郊官田改为王氏祭田的事情,就交给王爷吧,他能够斡旋成功最好,斡旋失败了也不知我这个小小同知的责任。

 徐恕看了信后转手就把书信交给了肖劲,恭亲王再次感叹世事之艰难呀!这些老匹夫就像志怪小说中一定要啃车夫屁股一口的饿狼呀!

 《聊斋志异》中有这么一篇,有车夫载重登坡,方极力时,一狼来啮其臀。欲释手,则货敝身压,忍痛推之。既上,则狼已龁片肉而去。乘其不能为力之际,窃尝一脔,亦黠而可笑也。

 行吧!不给点好处,这些地方望族是不会就范的,本王给,只是期待着太原王氏不是浪得虚名!

 闲话少说,王令没有跟着肖劲离开徐府,而是在留下来帮助徐恕筹办婚事,说来也巧徐恕之前跟王令也是有些交情的,

 当年二人同为选人,一起为晋升为京官朝升官而努力,共同见证了彼此如何跨越“选海”这道鸿沟。

 王令能够定下决心娶司马懿,徐恕也是有推动作用的,司马家也是历代公卿,虽然到了司马太爷这一辈已经走下坡路了,可到底前参政之后。

 选人想要出头通常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寻资,就是熬年头。选人须经过三任六考的磨勘,每任的任期满,且考核要合格。

 二是改官:考核合格且磨勘期满后,选人需要经过一系列程序才有可能改任京官。

 这包括由包括上官在内的五人举荐,经审官院磨勘,参加专门考试等步骤。

 举荐在这一过程中至关重要,举主对被荐举人负有连带责任,如果不了解被荐者,一般不会轻易写举状。

 整个审批程序极为严密,大致过程是:举荐人把自己所举荐的选人履历送到吏部的南曹,南曹审验选人的履历,如果认为选人符合规程,可以迁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