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黄巾霸业房东家的大鸟
第379章(第2页)
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透露出一种决然和紧迫。王允沉默片刻,缓缓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李肃的看法。
李肃接着说:“机会只有一次,如果这次伏击不能成功,那么董卓下次出行必定会携带他的飞熊军作为策应,绝不会再像这次一样单独行动。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百年难得一见的机会!”
李肃对于目前的局势有着十足的信心和把握。他深知长安城内的西凉将领数量相对较少,而飞熊军则驻扎在长安城外,由李傕和郭汜二人共同统领。然而,此时此刻,李傕和郭汜二人早已抵达郿坞,飞熊军实际上已落入樊稠之手。
如果让樊稠带领一部分飞熊军前来随行,那么剩下的飞熊军又该由谁来统领呢?这无疑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毕竟,飞熊军作为一支精锐部队,其指挥权的分配至关重要。
董卓此次出行,很可能会携带一些西凉士卒作为护卫,而非全部依赖精锐的飞熊军。从长安到郿坞的距离虽然不算短,但对于训练有素的军队来说,一天的时间已经足够。即使是急行军,也只需要半天即可抵达。
这些普通的西凉士卒虽然不如飞熊军那般精锐,但他们的实力也不容小觑。他们足以保护董卓的安全,确保他能够顺利抵达郿坞。而一旦到达郿坞,凭借其坚固的防御工事,董卓便可以高枕无忧了。
更何况,如今的郿坞内还聚集着众多西凉的武将,他们个个身经百战,实力超群。用“固若金汤”来形容郿坞的防御,绝对是恰如其分。
要想成功伏击董卓,就必须选择在他前往郿坞的途中下手。王允深知这一点,于是他随便找了个借口,匆匆忙忙地离开了。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快将情况告知其他世家,并安排人手进行伏击等相关事宜。
董卓对于王允的突然离去,竟然没有产生丝毫的怀疑。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有李肃这样一个能言善辩、巧舌如簧的人在身边。李肃巧妙地掩盖了王允的真实去向,使得董卓对他的离开毫无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