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黄巾霸业房东家的大鸟

第477章 鲜于辅和鲜于银的抉择(第2页)

 历史上的马谡,大家都耳熟能详。他的死因真的只是因为立下了军令状吗?其实不然,蜀汉历史上立下军令状却未能完成任务的人不在少数,可马谡却是第一个被斩首的。真正的原因在于,马谡失去了兵权,他抛弃了自己的袍泽,独自一人逃离了战场。

 一个人带着亲卫逃跑,这与带领大军即使有所损失但成功撤离战场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马谡是率领大军撤离街亭,即使有一些折损,那也不能称之为逃跑,而是合理的战略撤退。

 若是出现这样的结果,即便马谡率领大军撤离违背了他在诸葛亮面前立下的军令状,但那些幸存下来的袍泽将领们自然会为了马谡而据理力争。

 毕竟,失去了大军的兵权,马谡就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毫无还手之力,又兼顾抛下大军而逃。此时斩杀马谡,不仅能够为死去的将士们报仇雪恨,更能重振军心,激励士气。

 然而,如果马谡手中仍然掌握着大军的兵权,那么想要动他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因为那些跟随马谡撤退而得以幸存的士卒们,心中难免会对这一举动产生不满。毕竟,他们能够保住性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马谡的决策。

 鲜于银和鲜于辅二人便陷入了类似于马谡那种进退两难的困境。究竟是选择撤退,还是留下来英勇就义,成为了他们心中难以决断的问题。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鲜于纪和鲜于银二人终于想通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做出了他们的选择。

 他们深知,自己身为汉将,岂能因为畏惧生死而临阵脱逃?这种行为不仅有辱使命,更会让世人耻笑。于是,他们毅然决然地决定留下来,与敌人决一死战,以扞卫自己的荣誉和尊严。

 即使鲜于辅和鲜于银二人带领着所剩无几的乌桓轻骑逃往代郡逐鹿,最终也不过是徒劳无功罢了。世家之间的争斗向来都是异常惨烈的,而此时此刻的刘虞正被重重围困在蓟县,其整个势力内部已然人心惶惶、动荡不安,各个郡县的官员们更是立场摇摆不定,难以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