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部落生存记我只想铲屎

第27章 春天的气息(第3页)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荒野中向阳处的积雪已经完全融化,雪水从山上汇聚成一道道小溪,流到部落门口的溪流中。

 小溪两边的柳树和杨树,也抽出了绿芽。从营地往桥这边看,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就像一张绿色的地毯。张洪前两日过桥查看了一下荒地的情况,跟之前查看过的情况相似,的确是适合耕种的好地方。但在耕种前,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

 冬日修筑的道路很快就派上了用场,驴车和行人在这条路上很方便快速地通行,而且不用担心弄脏他们脚上的皮鞋。

 因为又需要修一条新道路的缘故,这些天,驴车和族人来往的频率突然变的很高。

 南岸,作为小溪和树林包围中间的荒地,面积其实很大,中间只有很少的灌木丛或者几十棵树形成的小林子,地势平坦,而且用水也比较方便。

 作为耕地来说,以熊部落目前的生产力和工具,面积实在是大了一些,不方便田间管理,这时需要用小路或者田坎将一整块的土地给分隔开,这样族人就能沿着这些小道,去播种去灌溉,收获的时候也方便运输。否则一整片的粟田,驴车进不去,光是收获的时候也只能像去年一样,人工收割粟穗并运回来,效率太低了,而且还耽误其他事情。

 于是沿着部落到桥的这条路——张洪戏称为“丰乐大道”——张洪准备以此为基础,从桥的南岸出发,自北向南修筑延伸,直接通到耕地的最南边。

 反正后山的石头还有不少,实在不行,夯实地面填充黄土也能容纳驴车和族人通行,这条道路目前只有方便农耕这一个主要的作用,简陋一些也可以接受,大不了后面再重新修。

 这样,族人在第一场春雨后,便迅速地行动起

来,采石的采石、夯土的夯土、运输的运输,沿着丰乐大道,开辟了一条简易小道,把计划的耕地分为东西两部分,直接连通到南边的树林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除了这条路,延伸到田间低头的小道,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好在这些田间小道不需要像大路这样高质量,也不需要多宽,能够供一辆驴车通行就行,又经过十多天的劳作,耕地的“路网”差不多已经完成,从空中看,一大片空地被一条3米多宽的路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面小而西面大,这块空地北面和东面是一条小溪,西面和南面则是一大片树林,路的两侧,每隔50米,就向两边延伸出一条细一点的小道,直到最东面的小溪和西面的树林。

 古语说阡陌纵横、鸡鸣于埘,就说明在种地时也要在田里留一些供人行走的道路,但现在阡陌和田坎倒不需要修出来,等所有地都耕好了,再修也来得及。

 修完了这些辅助道路,张洪还带着人把荒地中的树木和灌木丛给清理掉,砍树倒是不难,难点在于深埋于地里的树根,要想清理出来,还需要深挖好几米深才行。

 大家又花费了几天的时间,才把荒地里零星的树木连根清理掉,而有几片小树林,因为工作量太大,就放在那边,反正也就占地十几亩,到时候田间耕种劳累了,还可以让族人和牲口们躲在下面避避太阳。

 而在清理灌木丛的时候还收获了不少野禽的蛋,其中应该有一些快要被孵化出来了,正好给部落里抱窝的野鸡野鸭去孵化。

 部落里的野鸡野鸭经过这段时间的驯养,已经温顺了不少,至少不是整体琢磨着飞走,而第一批孵化出来的鸡鸭,因为从小就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环境里,显得更为温顺,散开让他们自己出去觅食后,傍晚时分听到族人的呼唤还会自主归巢,部落里的孩子们则经常抓一些虫子喂他们。

 喜欢史前部落生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