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部落生存记我只想铲屎

第192章 冬季的规划(九)(第3页)

一个事实是,熊部落的族人,身体素质是要比这些新加入的族人们普遍要好,尤其是新生代的婴儿们和青少年,不仅个头要比同龄的要高大,甚至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以及智力都高上一些,这不是个例,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了。

就拿熊部落的熊丫和熊陶两个三岁的孩子来举例,他们两个是正好在熊洪当上族长的那一年出生的,恰好从那一年开始,熊洪不仅发明了陶器和食盐,连食物的数量也几乎再也没有缺过,更别提一些对婴幼儿照护知识的普及(虽然熊洪自己也没有多少经验),这就导致他们两个要比同样年龄的其他部落的婴幼儿要强壮、聪明的多,无论是在个头上还是学习能力上,他们两个直接拉开别人一大截。

而相似的情况更多地体现在熊部落的青少年群体上,比如熊杰和鹿皮,两个人年纪相仿,但无论是身高体重还是掌握新知识的能力,都是熊杰要比鹿皮高很多,而鹿皮又要比骨语和其他同龄的青少年要高一些。

当然在中青年群体和“老年”群体中间,也有很大的区别,充足的食物、安全的环境给这些原本应该早早逝去的族人无形中延续了生命,很多“老人”甚至有恢复的征兆。

就比如冬季艰难跋涉而来的鹿角,刚刚来到熊部落时,可以称作是“垂垂老矣”“风烛残年”,模样不出的凄惨,要不是他还记得自己的年纪,熊洪都不敢相信他跟熊巫是同一年所生。经过这快一年的调养,鹿角的状态要好上很多,虽然从外貌上看还是比熊巫要老,可是这货居然在秋收之后与草部落的一个女子好上了,而且还让人家有了身裕这让熊洪很是郁闷,暗暗决定要给他降低一些福利待遇。

当然,相比较暗戳戳地“诅咒”鹿角一下,熊洪更关心熊部落这些“未成年人”的发展。在他看来,这些人才是部落发展的最大倚靠,未来熊部落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现在熊部落能给他们多大的支持和教育。

以前时机不成熟,今年冬熊部落族人们大部分集中在三处营地,给了熊洪一个思考,是不是可以将部落里适龄的孩子们都给集中起来,根据年龄段的不同,教他们学习知识、培养生存能力、锻炼团队合作以及传授生产技能等。

其实熊部落每晚的学习,也有在这方面努力的影子,只不过都是大人孩在一起,没有分阶段,效率也不算太高。而将他们集中起来,就相当于后世的普及青少年义务教育,当然要做到完全脱产也不太可能,毕竟熊部落现在很多事情也是由这些半大的孩子们参与。

熊洪的计划,在今年冬之后,将把部落所有4-10岁的孩子们给聚集到熊部落本部这里,按照年龄不同,分为几个班来进行教育。除了文化知识,还要再传授一些武器的使用、简单的军事训练、团队配合等等。而高年级的,则上半、干半活,缓解部落的人口压力,也防止这些青少年脱离劳动太久。

毕竟熊洪要的是能为部落生产助力的族人,而不是趴在部落身上吸血的脱产族人。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