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制作耧车(第3页)
由于人员分工的调整,今日500架犁,居然开出了1500多亩的土地,相应的,播种的面积就更少了,差不多只完成了昨天剩余的200亩。
不过耧车的威力开始显现了出来,一天的时间,三辆刚刚生产出来的耧车和昨天晚上出产的两架耧车,在十名族人和五头耕牛的配合下,居然完成了六十多亩土地的开沟、播种、覆土工作,让跟在后面的族人们大吃一惊。按照之前的速度,这是三个人的活,每亩地至少要干上一个半时辰的时间,而耧车的效率,是他们的好几倍!
并且从播种的质量来看,无论是开沟的弯曲度,还是开沟的深度,或者是固定的行距和间距,甚至是种子的数量,耧车都无可争议地要远远超过人工播撒。
节省下来大量的种子,原本一斤只能播撒一亩土地的,但有了耧车,采用了条播方法,对种子的浪费便大大减少,一亩地差不多能省下来二三成。
一亩地节约二三两,十亩呢?百亩呢?四万亩呢?光是对种子的节省,保守估计都能省下来八九千斤,而这八九千斤,就是二十多人一年的口粮。
耧车的作用随着制造出来的数量,逐渐显现,前面几天,犁地的速度非常快,远远超过了耧车能播种的面积,但随着耧车逐渐增加到100辆,族人操作的速度更快之后,犁出来的地甚至比不上被播种的面积,好在经过这大半个月的努力,原本计划中的目标,那些本部周围的土地也都播种完成。
计划的顺利推进,不仅仅是因为生产工具的效率提升,人员分工的优化调整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原本铁犁的使用需要两人一组,甚至有时一个人一组,经过几天的适应,大多数族人已经能够独立操作铁犁进行耕地,这使得部落所有的铁犁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而节省下来的人力,得益于耧车的引入,不再需要弯腰跟在耙子后面一点点地开沟,从原来的开沟、播种、覆土三人组合,转变为两人一组,一人负责拉车或牵牛,另一人操作耧车。
这种耕种方式极为高效,效率显着提高,两人一组操作耧车,通常一天能播种10余亩土地。随后,犁地的速度甚至低于播种速度。
效率的提升并没有让熊洪立刻结束春耕,相反,他顺势而为,既然比原计划提前了近十天,那么节省下来的时间,族人们自然希望能够开垦更多的土地。
于是沿着丰乐大道的两侧,原本不在今年规划内的荒野也被开垦出来,专门用于种植黍、菽、油菜等作物。到了三月中下旬,整个本部的耕种面积达到了亩,比原计划多出了近3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