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部落生存记我只想铲屎

第345章 桔槔的改进(第3页)

此时重物的一端就顺势往下,需要再次使用时,则可以拉动长端的绳子,因为杠杆的力臂长度不同,所需要的力气也更小一些,从而达到省力的效果。

而且这种器械还有一种好处,在支架和充当力臂的木杆中间,可以小幅度地左右摇摆,这样它提重物的范围,就能覆盖一小块锥形区域,减小劳动力的使用。

“这样一来,需要运送材料的族人就能减少大半,能省下更多的族人去收集石料。”

熊巫和熊木认真思考着熊洪提出的方法,这种结构很是简单,但用起来非常方便的器械,熊部落也发明出来不少,比如水车、脱粒机、和连机水碓,在这些器械的帮助下,部落的生产效率很高,节省下来的人力,可以去做更多创造性的工作。

这也让以熊杰、熊木、熊山等人为首的匠人们,在部落里地位很高,都已经赶上那些当初以狩猎出名、勇武非常的族人了。

“这些器械当然需要在使用中不断改进,以后能节省的人力和时间会更多,这些器械,我希望你能从部落里挑选一些孩子来学习,到时候我跟熊黑熊祀也说一下,今年你先挑二十人,熊山那边也挑二十人,先跟你们后面学一下基础的知识。”

得益于部落现在分年级教育、统一考核的办法,再加上部落在“衣食住行”各方面条件优渥,那些半大的孩子们,除了需要在农忙时节去帮忙,剩下的时间,都在教室里学习各种知识。

而熊洪要他们挑选的,则是在数术、绘图以及器械等方面有些天赋的孩子,他可不信整个熊部落三四千号人,只有一个熊杰有这方面的天赋。

在华夏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无疑存在着许多在数学、机械等“非主流”学科领域具有天赋的个体。自春秋战国时期起,儒家文化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宣扬“唯有读书高”的理念,导致许多对传统主流文化不感兴趣、在工艺和艺术方面具有非凡才华的人才被忽视。

在华夏后世的历史中,此类现象屡见不鲜。然而,即便如此,在数千年的文明演进中,仍有《考工记》、《梦溪笔谈》等着作流传于世,同时出现了像墨子、祖冲之这样在机械、数学领域取得显着成就的华夏先贤。

熊洪并不奢望熊部落这种重视工匠的发展策略能够持续多久,或许在他去世之后,部落亦可能走向衰落。但他渴望能够将这“火种”传承下去,以减少后世的遗憾。

这也是他准备从孩子抓起,从孩子开始教育,挑选有天赋族人的原因——短时间看不出什么来,但假以时日,肯定会给部落带来巨大的改变。

至于其他部落的孩子,熊洪目前还没有精力让熊巫和熊黑去“委派教师”,只能靠他们自己,不过当初桐根他们带回去的竹简,应该能派上不少用场。

松针茶已经煮过两遍,得到满意答复的熊木和熊巫也说说笑笑地回到住处,只留肚皮发胀的熊洪留在宗庙里苦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