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部落生存记我只想铲屎

第432章 问题(第2页)

 但乌青和貊巫也曾经分析过,熊部落不遗余力地推动农业种植养殖的原因,他们认为,熊部落完全可以不管他们,自己发展的好就行,但熊巫和熊洪这样做,绝对有自己的理由。

 而当这些部落收获后,熊部落拿走一半的庄稼,他们才隐约明白过来,熊部落这样做的原因。

 当然熊洪可完全不是这样想的……至少不完全是这样想的。

 首先,周围的部落跟熊部落经过这几年的交流,熊部落吸纳了很多部落的族人,哪怕熊洪自己不说,这些新加入的族人也想着自己的部落能过的更好一点,这就是部落悄然转变的部分;

 其次,就是构建互惠互补的“贸易”网络,周围的邻居太穷,对熊部落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农业和定居养殖能产生更稳定、更可预测的剩余产品,这样一来,熊部落很多农产品就不用自己全力生产,而是可以用生产的产品来换。

 然后就是减少区域内的冲突,就像当初貊部落和鹿山部落的冲突,就是因为一小片果林,如果这些部落当初有大量种植的庄稼和果林,很可能就不会为了这些果实引发如此强烈的冲突。

 当然,貊巫他们猜想的也有道理,只要是学习熊部落种地的,都得交一笔学费,而且后续还要持续的交,虽然熊部落会提供种子和农具,还有技术指导,但不可否认,这部分能给熊部落带来非常多的收获,甚至比自己种地还要强。

 比如这三个部落群,大大小小差不多有六、七十个小部落,今年总共种了接近两万亩的土地,虽然平均亩产只有35斤左右,但架不住总量多啊,给部落一半,就是30多万斤,这一下就能把今年投入的成本全部收回来。

 明年呢?后年呢?

 只要熊部落保持着对他们的优势,这种收获就一直存在,所以为什么很多队长就希望开垦土地,这也是原因之一。

 当然,看到这点的乌青他们,也想着干脆加入熊部落算了,这样自己就能轻松很多,去学习熊部落的教材。但这个想法,还是有些过于遥远。

 毕竟才跟熊部落建立联系不到一年的时间,虽然他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变化,但食物的获取方式还是依赖狩猎,要不是熊部落的几个营地需要雇佣大量的人手,让乌部落这些部落都有“打工”的机会,那他们的生活几乎还是跟以前一样,以狩猎和采集为生。

 当然,在几处营地的带动下,这些部落或多或少地开垦了一些土地出来,随着黍的收获,原本还为冬季食物担心的族长们,也都笑逐颜开,兴奋不已。

 不仅开心地把一半的粮食交给白河运输队,出手也“阔绰”起来,原本舍不得换的兽皮衣服、麻布衣服,还有一些陶器食盐,甚至还有黍米酒,现在也不用考虑这么多,直接就是换。

 三四百亩的土地,就算给熊部落一半,自己还有五六千斤呢。

 加上熊部落雇佣他们族人的报酬,还有自己部落即将开始狩猎腌制的一些肉干、野菜,这个冬天,食物将更加不会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