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部落生存记我只想铲屎

第451章 私有化的考虑(第2页)

但总体而言,狩猎和采集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

这就导致很多族人在休息的时候,会呼朋唤友,自发地组成小队,去采摘果实。这些族人会将收获的一部分交给部落,剩下的就归自己所有,部落本身不会去强制要求族人上交。

当然有了大量食物来源的部落,自然也看不上这点东西了。

这些东西族人们也不都是自己吃,而是可以用它来跟其他族人交换。比如交换一串好看的手链,几颗兽牙,甚至是一些贝壳。

部分族人还掌握了一些“手艺”,比如在休息之余用柳枝编织的“衣柜”、打磨的石块装饰品……

而熊洪就准备从族人的私人物品入手,给熊部落推动私有化的行动,打开一个口子。

一些小型的生活用品,比如利用休息时间,族人自己制作的藤蔓帽子、草鞋等,这些东西无论是原材料来源还是制作的时间,都是族人自己的,所生产出来的物品,就可以由族人个人拥有。

甚至自己制作的一些武器,如石斧、石矛,也都可以由自己支配——这些东西虽然熊部落的战士们看不上,但对于没有金属冶炼技术的其他部落来说,拥有成熟打磨技术和工具的熊部落,生产出来的石器质量更好,价格也更“低廉”。

熊洪打算等熊巫回来后,找个合适的机会向族人们正式宣布,某些物品归制造者或拥有者完全私有,他们可自由使用、交换、赠予这些物品,甚至将其作为陪葬品,部落不再征收这些物品。

这些事情需以部落“法条”的形式形成规定,这样既能避免后续产生纠纷,又能激励族人们积极创造。

对于部落所需,但难以大量获取,或者部落投入力量后无法从收获中收回成本的物品,部落会以“订单”的形式委托族人个体或小队进行收集。

例如,部落周围生长的野菜、野果、药材、藤蔓等,采集者或狩猎者可拥有一部分。在满足部落需求,即向部落上交一定比例后,剩余部分完全归采集者个人所有。

采集者既可以将其留存自用,也可以与部落交换其他允许私人持有的物品,如好看的装饰品等。

而像工具农具、制式武器、种子、车辆、牲口以及土地这些重要的生产资料,现阶段则完全不允许部落族人私人拥有,甚至是粮食、陶器、食盐、衣物和各种工坊产品,这些部落统一发放的物资,目前也不允许交易,以及防止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部落秩序瞬间崩塌。

虽然某种程度上来说,族人们私人拥有的东西并不多,也没有生产工具可以用,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比如给一个族人土地和种子工具,就将他赶出去让他自己去种地养活自己,虽然土地的收成足够养活他,但生长需要时间,而且在种植的过程中,还有可能出现水灾、旱灾或者虫灾,让他颗粒无收。

这个时候将他赶出去,就是部落极不负责的表现。

部落需要为他们进行兜底。

以现在的生产力水平,在某些方面还是只能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保证农业文明的火种不被熄灭,一旦太过激进,将生产资料全部私有化,生产力能不能有很大的提升还不一定,但可以预见的是,部落应对风险的能力会急速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