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滚轴(第3页)
而整个滚轴,需要结实耐压,一般浇铸而成的铁珠或者青铜珠,则很难承受这么大的压力而不变形。
一旦变形,就会影响滚动效果,整个滚轴就相当于报废了。
所以只能采用铁器锻打的方式来进行制作。
但是锻打直径最大只有一两厘米的钢珠,难度确实有些大,所以熊山带着熊木熊杰,花了很长时间,才琢磨出如何在烧红的铁棒上,锻打出合适的滚珠。
方法很是复杂,至少有十来个步骤,简单来说,就是将锻打过后的铁棒(此时硬度和韧性已经比铸铁的要高很多),放到火之中煅烧,烧红之后,放到铁砧上,在水锤的作用下,敲击成一根直径一厘米的圆棒,然后在这个圆棒上面,每隔一定的距离,就用硬物压出一道道凹槽,方便后续分离。
紧接着,分离出来的小圆柱,会继续加热,然后放到两块铁砧中间,中间会有圆形的凹槽,作为模具。小圆柱被夹在中间,通过连续地敲击铁砧,小圆柱会在模具中逐渐变成圆球。
圆球周围肯定还有一些毛边,就需要冷却后,用锉刀一点点锉掉,得到一个毛坯,再将毛坯放到火上煅烧,然后还需要放在两块平整的铁砧上,两块铁砧上下夹住铁球,做互相运动,通过这种方式,让这个毛坯尽量变成圆球型。
接着就要反复淬火和煅烧,以及对球体表面进行打磨,最终才能得到合格的圆球。
所以这十几天下来,只造出了两三百颗能用的滚珠。
到这还不算完,得到滚珠之后,也就到了最难的一步,组装滚轴。
组装的时候,需要在内外圈中间,将滚珠放在支撑架掏出来的圆孔里,然后内外圈必须保证正好容纳十几颗滚珠而没有缝隙,不然就是不合格的产品,需要重新回炉。
组装遇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尽量减少对组件的破坏。因为要将这些组件组装到一起,需要先在内圈周围将支撑架和滚珠排好,再套上外圈,但中间的缝隙几乎没有,只能将外圈再次加热,稍微有点缝隙后,用“大力出奇迹”的办法再进行组装。
这样暴力的装配方式,结果可想而知,将近三百个滚珠,原本至少能生产二十个滚轴的材料,最终只得到了十个可以用的滚轴。
不过就是这十个滚轴,让众人都惊叹不已。
“这真是……”
熊雨拿着一个滚轴,学着牙黑的样子,用手指穿到中间,然后转动外圈,虽然钢珠在旋转过程中发出让人牙酸的声音,但转动起来并没有多少滞涩之感,光靠感觉就很是省力。
“没错,这些滚轴就是用在车辆、水车和一些需要转动的部件上的,有了这些,至少可以省力两三成。”
熊山得意地看了看众人,这些成果,是他们冶炼坊没日没夜地搞出来的,自然十分开心。
“而且我们根据熊洪族长的建议,在这些轮子中间填进去很多猪油,用起来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