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预研(第2页)
“这东西,我叫他铜卡尺。”
说起青铜卡尺,最为有名的就是华夏古代两汉之间的“新王朝”,也就是王莽——这个疑似穿越者——的时代,所制作出来的卡尺,它跟后世的游标卡尺非常相似,还被一些人称为“现代游标卡尺的鼻祖”。
当然熊部落即便离王莽那个时代,少说也有好几万年的时间,所以熊洪并不介意,“早一点”把这些工具给发明出来。
熊洪明白,要想提升部落的工具制作水平,必须要解决测量的精度问题,尤其是在测量圆管或者圆柱体的外径和内径的时候,这种卡尺就非常有用了。
不管是刚刚让大家对水力工具的思考,还是解决精度问题,都是熊洪的目的,他需要让部落开始一些重要工具、甚至不属于这个时代工具的预研,其中就包括蒸汽机。
当然,之所以说是预研,因为就连熊洪也没有把握,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部落手搓出蒸汽机出来。
但不代表熊部落在很久远的未来,可以制造出来。反正思路甚至原理都能流传下去,至于能不能做到,做到什么程度,熊洪只能保证,在他的这个时代,尽量让部落少走弯路。
考虑到这里大部分都是工匠,熊洪还是给这些人画了一个大饼,顺便将画了很多遍、改了很多次的图纸贴到了黑板上:
“此物只要制作出来,不需要畜力,就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力量,带动车辆行走、带动锻锤敲打,甚至可以从地下抽出水上来,放到船上,根本就不用划桨……”
台下的工匠们纷纷意动,都站起身走到黑板旁边,仔细观察着上面的图纸。
熊洪并不清楚蒸汽机的结构,哪怕是最早的蒸汽机,凭他知道的这点知识也很难复刻下来,更别说制作了。
不过他知道蒸汽机的大致原理,本质上就是烧开水,利用烧开的水产生的蒸汽,通过各种部件,向外输出动力。
图纸上画着很多部件,可能有所缺失,但将基本的机构给拼到一起,虽然不保证会不会有遗漏,但至少能保证思路是对的。
穿越过来不研究一下“烧开水”,那还穿越个什么劲,跟部落外面挂着的咸鱼有什么区别?即便是在原始社会,提出这种“划时代”的思路本身,都是一项创举。
“这个东西,光靠我们这代人可不一定能制作出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很多,甚至是解决一个问题,又会出来十个问题,有些问题即便是我,也没有办法解决。”
众人听到这话,原本激动的心情,瞬间如同被泼了一盆水,也都冷静了下来。族长都没有把握做成的事情,他们真的能做成?或者说以后的部落族人能做成?
熊部落才发展几年?
说句不好听的,连农业社会都还没有完全进入,就开始准备“跃进”到工业社会了,这当然是不符合发展规律的。
因为蒸汽机这个东西出现的原因,本身就跟生产力的需求挂钩,在原始社会,光靠人力、畜力甚至现在的水力就能满足生产生活中的动力需求了,制作这个东西真无必要。
但熊洪还是让大家先期预研,并对此很有信心,因为研究这个机器的每一个过程,都会产生相应的理论和经验,从中衍生出更多的技术和成果,运用到其他生产生活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