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部落生存记我只想铲屎

第457章 铜币发行的考虑(第2页)

 熊洪看着众人,新的部门需要一个负责人,但目前来看,大家在经济领域都是新手,也没看出来有人具有经济头脑,故而目前只能由自己兼任了。 

 “这些铜钱,今后将逐步在部落开始使用,同时,部落也会逐渐放开一些可交换的物品,族人可以通过铜钱去‘购买’,购买过去的东西,只要是部落允许私人持有的物品,就归个人所有。” 

 紧接着,熊洪又跟大家说了铜钱的使用场景,而听到可以允许个人的物品逐渐增多,大部分队长脸上并没有开心的表情,反而是眉头紧锁,在思考着这种方式带来的利弊。/精/武,暁+说-蛧` ~无¨错^内?容? 

 “族长,这样一来,会不会大家都只顾着自己,不管部落了?” 

 熊奇忧心忡忡地说着,“以后采集的时候,大家都先去给自己采集,部落的物资不就被耽误了吗?” 

 “不错,能想到这一点,就非常好。” 

 熊洪夸了一句,“这种情况就需要提前规定好,比如去采集板栗,必须先交够给部落的,然后如果还有剩余,可以由部落出一些铜钱作为奖励。而具体的细则,只能靠大家来讨论。如果发现什么问题,需要及时跟我们反映,共同商讨该怎么去做。” 

 在铜币发行之前,熊洪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作为铜币推行的铺垫。 

 比如确定不同岗位每天应该干多少活,在推行私有化和发行铜币的时候,就非常重要。按照后世的说法,就是要做好量化指标。 打个比方,按照部落标准,一个耕种小队一天可以犁地15亩,如果没有完成,那就做处罚,该减少福利减少福利,该扣除当月铜钱就扣钱;可一旦完成15亩,超过的部分,就能得到额外的奖励。 

 至于这些奖励能换多少铜钱,就是熊洪这段时间需要着重处理的事情了。 

 这种用铜钱来作为激励的方法,也可以减少族人的偷懒。 

 顺带说一句,部落现在对付偷懒的族人,己经不怎么使用笞这种刑罚了,而是更加“人性化”——去砖窑烧砖瓦,或者去山上挖矿,视偷懒程度来决定干多久 

 有了铜钱,就更好办了,偷懒的不仅要去干这些重活,还要扣一定量的铜钱。 

 而熊洪要做的,就是确定一个月给每个族人发多少“钱”。 

 成年男性工作一天多少铜钱,女性多少铜钱,儿童多少铜钱,都要有个标准,而不同岗位之间,标准自然也不相同。 

 当然这些还是可以量化的地方,还有一些工作是没有办法量化的,比如教书、研究、改进工具,甚至是探索,这些工作不能首接产出价值,但又非常重要,那就需要制定一套相应的管理办法。 

 只有如此,熊部落推行的私有化,才有一定的生存能力。 

 部落族人有了钱,为了改善生活,就可以用手中的钱去部落兑换物资,而为了得到更多的铜钱,族人们自然会主动去做事,防止偷懒被扣掉铜币。 

 熊洪自然明白,推行私有化,会带来一些变化,肯定也有不好的地方,但对于进一步释放生产力,推动部落内部活力,还是能发挥积极作用的。 

 “我倒是觉得还可以接受,不然现在有些人干活偷懒,或者不出力气,跟其他卖力干活的族人享受同样的待遇,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处罚,时间一长,大家都去偷懒,部落怎么办?” 

 熊奇想了一会,认真地说道,“还不如让大家通过劳动获得一些私人拥有的东西,这样一来,奖励干的多的,处罚干的少的,这些人为了自己过的更好,就会减少偷懒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