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部落生存记我只想铲屎

第458章 表彰(第2页)

后续会不会继续以“工资”的形式平均发放,或者是以其他的方式按照劳动产生的价值发放,还要看铜钱在部落的具体使用情况,方便出现问题随时可以调整。

熊洪觉得不能太冒险,毕竟铜钱也才出来没多久。在原始社会搞金融,他这个半吊子的水平,很容易玩脱。

铜钱发下去,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流通,也就是能够使用才行,这几天,熊洪便跟几个生产生活物质的工坊共同制定了交换的细则,这些发放下去的铜钱,可以在部落宗庙旁新设立的“均输院”,用铜币去购买一些物资,用来改善自己缺少的生活物资。

而均输院旁边,专门设置了一间“杂肆”,用来将部落“官方”的物资,拿到这里来向族人售卖。

比如麻布,很多族人身上穿的麻布衣服,虽然都是部落发放的基础物资,但有些人身上的有些破损,虽然看起来很是狼狈,但的确还能继续穿,部落自然也不可能给换一套新的。

每个族人每年都会发两套麻布衣服,而冬季的毛皮大衣和保暖的中衣,基本上每个人就一两套,不会再发,除非遗失或者损坏。

所以这个时候,就可以用铜钱去纺织坊兑换一些麻布回来,缝缝补补或者直接做一套新的。

一匹布的价格目前是150铜币,只要手中的铜币多,就能买一匹布,回来自己做。

第二项奖励就是各个队长、骨干的“补贴奖励”。

遵循每个工坊、大队队长二十枚、副队长十枚、骨干五枚的标准,对石雪、熊大等七十余名队长、副队长进行补贴。

虽然数量不多,但除了这些铜币之外,还额外给他们颁发了具有特殊意义的“纪念币”。

熊洪提前让熊木等人做了几十个小盒子,用来装着这枚纪念币,盒子外面还特意用桐油和清漆刷过一遍,光是这巴掌大的木头盒子,就让很多族人羡慕。

这要比给他们塞一把铜钱更有面子。

纪念币比铜钱大上一圈,按照“铜九锡一”的比例,故而呈现出好看的淡紫色。纪念币上面自然也有暴熊图案,背面则是写着“熊洪通宝”这几个字。

在正下方,还用更小的字体,写着“熊族一年”的字样。

当然这纪念币理论上来讲,也可以用来交换,甚至它的价格,在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十枚铜币换一枚的标准,直到现在还在继续往上升。

但几乎没有哪个拥有者随便把这玩意给换出去,毕竟是熊洪族长亲自给他们颁发的,也更加好看。

至于为什么叫“熊洪通宝”,则完全是属于熊洪个人的恶趣味,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阳光普照奖和各个队长的“工资补贴”发完之后,就是对做出贡献的小队进行表彰。

基本上围墙里的族人全部参与了秋收,只有不同岗位不同分工的区别,故而,这次表彰,几乎所有的岗位都被推选了一支或者多支队伍,最终按照比例来选择。

比如做饭的熊火熊灶,负责畜力保障的熊材队伍等等,也都在表彰范围内。

甚至由一些俘虏组成的修路、秋收队伍,也被选出了一部分,接受了表彰。

部落鼓励集体行动,更鼓励族人们团结一心。

而这些获得表彰的小队,自然是在集体劳动中表现突出的,熊洪给的铜钱就多了一些——一个队伍十个人,共奖励150枚铜币,由队长回去后按照每个人的贡献再进行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