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部落生存记我只想铲屎

第504章 乌脖的一天(一)

这倒不是熊洪和熊巫瞎说,而是熊部落最先拥有的几个产业中,纺线和织布这两个工坊,是改进次数最多的,而且到现在为止,有几年纺织经验的族人也是最多的。

 熊巫对熊洪的话很是认同,纺织坊作为部落核心的产业之一,他自然也对此颇为关注,也认识到,自从更换了斜织机,织布的速度就比以前快了好几倍,要不是纺纱的速度太慢,以及麻线的处理太过复杂,熊角不得不让大部分的纺织工去进行解决,织布的速度还会更快。

 所以说一个月2000匹布,真的不是太难。

 斜织机的威力,没有见识过的人,是不会知道的。

 “正是因为如此,只有在不断的生产中,总结经验和改进的方向,再提升纺织族人的技术水平,也有可能持续改进,对织机、纺纱机这些工具,才会有想法和思路去改进。”

 熊洪从书架上取出一张图纸,递给熊巫。

 “别的不说,熊杰那边已经在研制水力推动的纺纱机了,如果成功的话,可以同时处理十几个纱锭,比现在脚踏式纺纱机的三个锭子,速度要快上好几倍。”

 对水力的运用,是部落一直以来在研究的事情,水力锻锤、水力破碎、水力纺纱,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运用。

 事实上,部落现在的冶炼坊,不管是青铜还是铁矿石,对破碎的要求都很高,要不是有水力破碎的装置,光靠人力来进行,那这个成本是熊部落也无法接受的。

 改进的过程中,明观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熊杰的工作很忙,最近除了要处理雕版的事宜,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协助熊角他们,改进纺纱的工具。熊杰这些天,就扎在纺织坊,专门研究水力纺纱工具。

 虽然冬季没有什么水源,但熊洪已经决定,让熊角他们在补充完仓库欠缺的麻布后,主要处理从草部落运输过来的麻皮,尤其是绩线和纺成纱锭。

 现在部落使用的纱锭,一半是来自熊花熊草他们的努力,还有一部分,则是其他村子或者部落帮忙的结果。从去年开始,熊部落一部分的工坊,尤其是原材料收集和半加工的工序,都被熊部落转移到了其他部落。

 这样一来,熊部落可以解放大量的人手,不用从事这种低效重复的劳动,把劳动力放到其他需要人手的地方;另一方面,还能给这些部落带来一定的收入。

 很多部落的老人和孩子们,就靠着给熊部落处理这些原料,赚取一些粟米和物品。

 不管是熊部落的村子还是其他部落,让别人干活,总要给一些报酬的,而熊部落也格外慷慨。这也是为什么东边的三个部落,这么喜欢问羽落、草晨和熊皮,那些纺锭的事情。

 “纺纱的速度快了,那对斜织机的织布要求就更高了,是不是需要提高斜织机的速度?那从麻皮处理开始,到最后制成麻布,所有的工序是不是都要进行改进?”

 “你要是这样说的话,倒也有一些道理,”熊巫点点头,熊洪的想法他理解了,就像耕地,一种技术的成熟或者改进,势必会影响到上下层的技术。

 “况且,族人在这些生产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做,也会提升熟练程度,让生产的速度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