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部落生存记我只想铲屎

第679章 水力锯木坊(二)(第2页)

费时费力,极大影响了造船坊的造船速度。

而明观院接到的任务,就是想办法提高开解木料的速度和质量,使得部落能够有更多更好的木板、方木可以使用。

“别着急,今天我感觉应该能成。”

熊木自信地说道。

车子上的锯片,便是他的底气。

正因为如此,熊木他们才找到熊山的冶炼坊,几乎是硬逼着熊山,把这种锯片给锻打了出来。而这种锯片,也是众多配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熊木和熊杰等人特意召集了一批在水车制作、蒸汽机研制、冶炼、齿轮制作以及滚轴制作、木工等方面的匠人,连同明观院的多名学习熊洪撰写的《基础格物法》“教授”,共同组成了建造水力锯木坊的小队,以解决木材供应所出现的问题。

最终的目标,就是按照熊洪的想法,制造出一个水力锯木坊出来。

按理说,木材供应这个问题,对现在人多势众、工具普及的熊部落来说,倒不是很严重,毕竟只要是人口过百的村子或者营地,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是很“熟练”的木工工匠。

比如在现在,农闲时节的时候,通常会有村长带着,去周围的树林里砍伐木料、开解木板,绝大多数可以让自己村子使用,如果还有多的,还能将木料运送到本部或者造船坊,用于补充所需的木板和方木。

但这种模式下,木材的供应速度很慢,两个熟练的木匠,一天下来,也就只能开解两根三米长的树干,差不多十片3-5厘米厚的木板,要是更薄一些的木板,那速度就更慢了。

也幸好熊部落对于各种度量衡规定的十分严格,各个部落开解出来的木料,在尺寸上才没有太大的差别,可以做到通用。但即便这样,这种极度依赖工匠熟练度的模式,还是逐渐满足不了部落日益增长的木板使用需求。故而在熊洪离开部落探索之前,便找到熊木熊杰等人,提出了建造水力驱动的水力锯木坊的设想,并将一些大致的思路和草图,以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都交给了熊木等人。

熊洪一走,明观院并行动起来,召集多个工坊的工匠,将熊洪的这种想法,付诸实践。

水力驱动在熊部落已经有不小的应用了,比如最早的舂米,现在常用的纺纱、锻锤以及矿石破碎,都可以用到不同型号的水车,在运用水力这一方面,部落的这帮工匠们,经验也算异常丰富了。

故而熊洪提出的水力锯木坊,一开始大家都认为比较容易建造,而且从技术上来说,完全可以借鉴水力磨坊和锻锤的各种材料和现成的技术、建造方式来完成。

熊洪也是这样认为的,故而在提出这个想法之后,便踏上了前往南方探索的道路,从三月十七日离开,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快两个月。而这两个月中,锯木坊遇到的问题,可谓是一个接一个。

几乎所有参与的工坊和部门,都面临着一两个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个个都很棘手。

水力驱动,首先就是要验证水力驱动的动力大小问题。

虽然大家对水力大小的产生原理不是太了解,但从经验来看,水位差越大,所蕴含的“动能”也就越大。熊木他们也很清楚,从高处倒水,相比较从低处倒水,感受到的冲击力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