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反清剿(第2页)

 倒不是因为经验不足注意不到,恰是因为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所以才会忽略,因为举人桥两头所连接的道路是高于路两侧的,不是打伏击的理想场所。

 理想的伏击战场应该是道路两侧更高才有利于隐藏和后续发起攻击的。

 尖刀班士兵们左右张望着从桥上走过,没有发现任何异常,而此时曾晓正带着特务连战士们紧张地趴在路两侧数十米外的草丛里。

 当初选择这里作为伏击战场时在特务连内部是有很大争议的,连教导员是一名参加过谭家桥伏击战的原七军团老兵,那场失败给他留下的记忆太深刻了。

 当初七军团选择在谭家桥伏击敌补一旅,那里的地形是道路左侧为绝壁,无法部署大部队,红军只能在低于道路的右侧设伏。

 结果战斗打响后,补一旅旅长王耀武立即就下令发挥火力优势,居高临下对从低处发起攻击的红军予以杀伤。

 最终,仰攻不利的七军团只能被迫撤出战场,然后……

 但连长曾晓坚持认为应该选择举人桥作为预设伏击阵地,因为他认为这一战和谭家桥战役是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的。

 首先,举人桥地处敌人自以为的安全区内,加上路基高于两侧,所以敌人行进到这里时的警惕性大概率是很差的,完全可以达成出敌意料的奇袭效果。

 其次,相比于谭家桥战役双方总共投入近两万人兵力的大规模作战,这次的战场要小得多,不过是连一级的战斗,特务连的冲击距离要短得多,只有几十米而已。

 最后,也是两战最大的关键不同,全员装备50式冲锋枪的特务连才是拥有火力优势的一方,在纵深只有百余米的战场上,正好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冲锋枪的火力优势,同时克制栓动步枪对冲锋枪的射程优势和精准度优势。

 连长和教导员意见不统一,正常做法应该是把战斗方案和争议上报队部,但由于特务连是接到情报后紧急投入战斗的,所以时间根本来不及。

 “按照我的方案执行,各排马上进入阵地潜伏”,作为军事主官的曾晓当断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