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供应链的问题(第2页)
会后,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小王带领采购团队,日夜不停地联系各地的原材料供应商。他们通过行业展会资料、供应商推荐以及网络搜索等多种渠道,筛选出了十几家潜在的供应商。然后,小王和团队成员逐一与这些供应商取得联系,详细询问产品信息、供货能力和价格等关键问题。经过几天的努力,他们初步锁定了三家供应商,但这三家供应商也都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一家名为瑞丰的供应商,价格过高,会大幅增加公司成本。小王与瑞丰的销售代表进行了多次艰难的谈判。小王诚恳地说:“贵公司的产品质量我们很认可,但这个价格实在超出了我们的预算范围。我们一直秉持着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希望贵公司能重新考虑一下价格。”瑞丰的销售代表却无奈地回应:“王经理,我们也很想与贵公司合作,但是我们的成本摆在那里,实在很难再降价了。”尽管小王据理力争,详细分析了市场行情和双方合作的潜在利益,但瑞丰方面始终不肯让步。
另一家名为兴达的供应商,虽然价格适中,但产品质量检测结果显示,部分指标与公司要求略有差距。小王亲自前往兴达公司的工厂进行实地考察。在工厂里,他仔细查看了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以及质量检测环节。与兴达的技术人员深入交流后,小王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并希望兴达能在短时间内提升产品质量,满足公司的要求。兴达的负责人表示,他们会尽力改进,但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调整生产工艺和优化质量控制流程,至少需要两周时间才能提供符合公司标准的产品,可公司目前根本等不了这么久。
还有一家名为华源的供应商,供货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公司全部的需求。小王尝试与华源协商,看是否能通过增加产量或者联合其他供应商的方式来满足公司订单。华源的负责人面露难色:“王经理,我们已经在满负荷生产了,实在没办法再增加产量了。联合其他供应商这个方案,操作起来也比较复杂,涉及到很多协调工作,短时间内很难实现。”
与此同时,张丽带领销售团队与客户进行沟通。她亲自给几个重要客户打电话,诚恳地解释公司目前面临的困境,希望能得到客户的理解和支持。对于一些态度强硬的客户,张丽多次上门拜访,带着公司的诚意和解决方案与客户协商。
其中一位重要客户,是经营大型连锁超市的陈老板。张丽第一次拜访时,陈老板态度坚决:“张经理,我这边的货架可等不了,你们必须按时交货,否则我这边损失惨重,你们得负全部责任!”张丽微笑着,耐心地解释:“陈老板,我们公司一直非常重视与您的合作,这次确实是遇到了不可抗力的因素。您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先调配一部分现有库存的产品给您应急,后续的产品我们会加班加点生产,尽快给您补齐。为了表达我们的歉意,我们愿意在价格上给您一定的优惠。”陈老板听后,态度稍有缓和,但仍表示只能再给一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