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知识产权保护(第2页)
与此同时,张律师自己亲自负责收集宣传推广方面的证据。他在网上搜索竞争对手的广告、宣传文案,甚至深入研究他们在各种媒体平台上的推广活动。他发现,竞争对手不仅抄袭了产品,连宣传语、海报设计都与自家产品极为相似。在一个行业论坛上,竞争对手发布的产品推广帖子,几乎就是将自家公司的宣传内容换了个名字。
其中有一张宣传海报,自家公司的海报以产品的创新功能和时尚外观为卖点,背景采用了富有科技感的蓝色调,搭配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而竞争对手的海报,不仅画面布局、色彩搭配与自家海报如出一辙,甚至连产品图片的拍摄角度都一模一样,只是把品牌标志换成了他们自己的。张律师将这些证据一一保存下来,并进行了详细的标注和整理,从图片的相似度分析到文字表述的对比,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张律师还联系了行业内的权威专家赵教授。赵教授在相关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在高校担任教授多年,同时也为许多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张律师向赵教授详细介绍了情况,并邀请他对两款产品进行专业的技术鉴定。赵教授欣然答应,他带着自己的科研团队,对两款产品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检测和分析。
赵教授首先从产品的核心技术原理入手,通过拆解产品、分析电路结构等方式,确定了抄袭产品在技术上对自家公司的模仿痕迹。然后,他对产品的性能指标进行了严格测试,包括稳定性、兼容性、能耗等多个方面。经过数天的努力,赵教授出具了一份详细的鉴定报告,明确指出竞争对手的产品在多个关键技术和设计方面抄袭了林瑶和苏墨公司的创新成果。报告中不仅有专业的技术分析,还配有大量的数据图表和实验对比结果,极具说服力。
证据收集工作基本完成后,张律师开始起草诉讼文件。他坐在办公桌前,对着电脑屏幕,一字一句地斟酌着每一个条款。每一个用词都经过深思熟虑,力求做到严谨、准确、有力。他深知,这份诉讼文件将是他们在法律战场上的有力武器。
在起草过程中,张律师反复查阅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诉讼请求和依据都有坚实的法律支撑。对于每一项指控,他都详细阐述了事实依据和法律条款的适用性。比如,在指控竞争对手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时,他详细描述了两款产品外观的相似之处,引用了《专利法》中关于外观设计专利保护范围和侵权判定的相关条款。对于技术抄袭部分,他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关于商业秘密保护和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定,明确指出竞争对手的行为对自家公司造成的损害。
在准备法律诉讼的同时,林瑶和苏墨也积极与公司的公关团队沟通,制定对外的声明策略。他们明白,此次事件可能会对公司的声誉产生一定影响,必须及时、透明地向公众传达公司的态度和应对措施。公关经理刘悦是一个思维敏捷、善于应对危机的人。她留着利落的短发,眼神中透着自信和干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