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倒骑青牛来,道在不可见(第2页)
乡间路边,一道人盘坐在青牛之上,青牛向着前走,而道人则背对前方,倒骑而行,对着一旁的周承讲解。
周承向着道人微微拱手:“敢问道祖,可是我当年所见的那位”
周承口中的当年,自然是当初那联手剿灭主神中的那位道人。
“是也不是,道在而不可见,我便是道,道便是我。”
老道言罢,又解释道:“无边虚无,遂古之初,最初之神,便是我,曰万道之心,万道之灵,一切道法的化身。”
“似你这般走上超脱之路,便不必称我为祖,我只是道罢了。”
道人口中的虚无,为一切概念世界之前,无限次元诞生之前的虚无,是绝对之物。
而道人,便是最初的道,最初的概念,是太始。
太始,听起来似乎不如那最初之有、绝对之无。
可道人是诸天万界一切概念的起源,有道人在,才有了一切信息、概念和法则等。
这并非是某一界的太始,而是万界之太始。
“那……道祖何不寻超脱”
面对周承的询问,道人摇头一笑:“太易为无,太初为有,太始为道,何谈高下之分小友走上超脱之路,可真证得一切道法之尽头”
“我所见者,无不可证,我未见者,自然谈不上证与不证。”
无论是周承的路,还是三天帝的路,亦或者是蓝白社五帝,在超脱之前,也只是掌握自己看到的一切道理。
不曾看到的道理,何谈掌握
“那老道就在小友面前,道友可证得最初之道”
面对道人的询问,周承似是有所理解了。
“道在不可见,我只看到了此界的混元果位,未曾看到万界太始。况我已斩去无限祭道底蕴,以凡人之智慧,追求超脱。”
自纳虚实之炁炼就法力开始,只有五个境界。
炼炁修命曰天人,炼心修性曰仙人,证得长生曰真人,悟得万道曰混元,混元之上则曰无极混元。
炼就法力之后,乃修行之始。
再往后便是收心猿,伏意马,降金公,定木母,召黄婆,引动先天道性复苏,张开神眼,明晰因果劫数。
两者皆证得,再之后才是追求长生,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
“小友有大毅力,既然愿重走修行路,便跟老道走上一程吧。”
青牛之上,道人笑望周承,发出邀请。
周承微微拱手:“道祖相邀,求之不得。”
老道人没有说什么,只是道:“我有旁门无数,不过以小友之慧,多无助益,唯有金丹大道,能证大智慧,能得大毅力。”
正如老道所说,周承缺少的便是这大毅力。
伴随着所知、所悟、所得越来越高,周承的道心也愈发沉重。
或者说,周承自始至终,也没有真正勘破生死。
从一开始脱离主神空间之后,一路修行以来,周承都给自己留好了退路。
正是因为主神碎片的存在,让周承始终有所依仗,始终能极快的进境和提升。
此乃大机缘,太大了,大到周承没有一次置之死地而后生。
“愿修金丹道。”
老君闻言,沉吟一声便道:“有情众生自诞始,便有三神随身,曰元神,识神,欲神。”
“欲成大道,识神、欲神便要阻道,识神教你智慧萌妹,踟蹰无措,欲神教你六毒乱道,心境难守。”
“你这一路行来,识神、欲神皆未伏,故此在生死关隘前,失大毅力。”
“金丹大道,修行亦是修心,多灾多难,多劫多磨,心神稍动便是身死道消。”
“不过你有无尽底蕴,无极道果,若是不斩,难修心性。”
老君的意思很明白,周承就是行差踏错,有本尊的无限祭道道果,也不会出现真正的身死道消。
无非是这一道意识转世身灰飞烟灭而已。
周承闻言,陷入沉默。
老君说斩去底蕴,那就不是自己此前的所谓的斩去底蕴,是彻底化入凡尘。
“那就,斩去吧。”
周承作出决定之后,无尽虚无、混沌鸿蒙之地,一尊巍峨的身影开始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