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常清静心如大道,心猿之相曰太初
第314章 常清静心如大道,心猿之相曰太初
寂寂荒郊上,潺潺流水过。+齐·盛·小-说!网` ,更¢新-最.全′
此水算不上大,说是大溪也行,说是小河也罢。
河畔之地,人间两圣人论道,周承见状抬手捻诀,一时百般生机盎然,草木生发,藤蔓交织,化一芦蓬遮阴,以成论道之所。
所谓青帝之能,花开顷刻,不外如是。
“竟是有道高人,我等此前轻视,实乃失礼,当去道罪!”
“君子在前,我等眼拙不识真人,恕罪恕罪。”
追随孔子的七十二贤人愕然,没想到随老子而行的这位年轻君子,竟有青帝能为,一时间皆严肃起来,回想此前轻视之态,连忙向周承道罪。
“劳烦君子。”孔子面无异色,只是向着周承拱手道谢。
言罢,孔子又看向追随他的诸子曰:“所谓人不可貌相,贤与不贤,岂看貌乎?二三子前倨后恭,令人发笑,当谨记,君子待人一视同仁矣。”
所谓宣父犹能畏后生,大致相仿。
“弟子谨记。”七十二贤连忙躬身。
老君看着这一幕,颔首抚须曰:“善,子教化开智,乃大功德也。”
孔子闻言,连忙回礼道:“不敢当长者赞誉,敢问长者,此前所言,正道就在脚下,是否为正道存于天地万物中?”
老子面露赞许:“正是此理,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孔子沉思片刻,再次发问:“众生闻道者少,有德者稀,敢问长者为何如此?”
老子哈哈大笑,而后则道:“正所谓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识欲二神缠身,为心未澄,欲未遣也,故此道在不可见。”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
“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
“真常之道,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净,方能闻道。”
老君其声不宏,其意不伟,唯有平常之韵,唯有清净之意。
旁边静听的周承,双眼半阖,眼中恍恍惚惚,仿若灵光闪过,恍若有光灿灿、圆坨坨之异象在心头绽放,金光灿灿。
老君是在给孔子解惑,但亦是给周承所讲。
此番经意,流传亘古,光泽诸天,周承岂能没有见过,没有听过?
可此前所见经意,岂能和老君亲口所言媲美。天禧晓说蛧 免沸跃独
这一刻周承恍若有种错觉,仿若自身是懵懂两三岁,有老人轻声细语,在讲述何为一二,何为父母,何为天地。
周承在沉思,孔子也在揣摩老君所言。
倏然间,一声声惊呼响起。
“金光神相,是楚地泰一万相之首!”
“这……莫不是悟得正道,羽化成神耶?”
七十二贤人目光都落在周承身上,金光灿灿,覆映其身,而后煌煌堂堂,竟冲天而起,直射斗牛,照破诸天,映照天宫胜景。
霎时间,云庭惊动,帝临凌霄。
“下界是何方神圣,在此卖弄神通?”煌煌天音,回荡凌霄殿中。
“臣等不知。”
天帝威严,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照诸天诸世。
不多时,二神回殿禀报:“启禀大天尊,臣等奉旨观照金光之所,见人道圣人和天道圣人论道,有大德闻之顿悟,光耀九霄,覆映诸天!”
帝闻笑曰:“善!”
诸仙诸神见之,亦是欢喜,皆顾左右曰:当有大能者出,乃诸世诸天之大造化。
……
“此乃闻道,岂怪力乱神,二三子如此失态,不当为君子!”
孔子再一次教诲七十二贤人,诸贤人闻言,个个愧疚难耐,口称罪过。
老君则是笑曰:“我这小友,灵慧惊世,一点就悟,仙神比之若尘埃矣,诸贤敬之,算不得怪力乱神。”
孔子亦是颔首附和,而后起身见礼:“此番,多谢长者解惑。值君子顿悟之际,吾等喧嚣,不敢叨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