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佛法灭尽佛道生

 第317章 佛法灭尽佛道生

 若说伏心猿,需悟得一个静字。精武晓税旺 首发

 那收金公,就得掌一个诚字。

 有道是肺腑之言,真诚动人矣,只有以诚心之火,锻肺腑之炉,方能引得金公。

 “蓬!”

 心火升腾,消金融骨。

 所谓五脏五神,并非真个是五个生灵,而是人之五心。

 锻金公,便是锻自身之心,煌煌太初火,自是能燃万物。

 便是老君所赠一瓢真水护持身心,照样也在迅速燃起蒸干,只不过这真水乃源源不绝也。

 太初火既然能焚一切,那就让你焚个够。

 内景之外,小院之内,伴随心火燃起,周承脸色苍白起来。

 燃心之痛,真个销魂灭意。心能无限大,故焚心之苦亦是无限。

 片刻之后,周承睁开双眼,脸色病态般的苍白,时刻还在冒着冷汗。

 “小友,滋味如何?”老君笑着道。

 周承勉强笑着:“实在是……说痛不欲生,亦不为过。”

 老君颔首,捋须道:“求道之心,不仅要静,更要诚挚。”

 “何谓诚?三顾茅庐曰诚,程门立雪曰诚。有道是宝剑锋从砥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忍常人所不能忍,要受常人所不能受,方可曰诚。”

 “小友本来便有大诚心和大毅力,但不曾悟一个诚字。故此诚心越大,受苦越深,直到悟得诚字方止,一旦半途而废,则诚心不复现,金丹不可证。”

 老君张口便是后世典故,当然这也正常。

 对于证得混元道果的人来讲,岁月已经没有意义,自是能照见古今,更何况老君这万界之太初?

 “伯阳先生所言,我必谨记。”周承拱手作礼。

 老君满意颔首:“如此,我等该出关矣,西行之路,自此当始。”

 ……

 伏金公,是一个水磨工夫,当于大痛苦中悟得诚字,需要时间。

 不过好在周承最不缺的便是时间。

 西出函谷之后,接下来便是茫茫戈壁,荒芜无人烟之地,入目皆是瀚海狂砂。

 “我听闻伯阳先生西出函谷,化胡为佛,可我照见灵山,得见佛光灿烂,已有佛陀,不知此化胡为佛所指为何?”

 面对周承询问,老君沉吟两声:“对也不对。”

 “如今灵山之上,乃小乘佛法也,只算佛理。我西出函谷,乃传一个大乘佛法,好教他们有个佛道。”

 “小乘佛法者,寂灭法也,自悟自修,于寂灭中涅槃,方可超脱,此法易入难成。*天~禧?小¢说/网` ,首¢发*”

 “大乘佛法者,曰禅,不立经书,不传文字,只传禅机,开悟者即为佛,此道难入易成。”

 周承闻言,若有所思,顷刻间便理解了两者的差别。

 在后世佛教传说中,有两句著名的佛偈。

 其一神秀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其二慧能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两者的境界,自是高下立判。

 可菩提本无树的境界,哪里是常人能够悟得?

 这便是开悟和觉悟,觉悟便是佛,而后修行再无难关矣。

 而几乎所有人,最高境界也就是神秀这般,能够做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便已经难能可贵。

 类似神秀这般,更类似于寂灭法,自修自悟,算是小乘佛法。

 而慧能这般,开悟为佛,证得禅机,自然便是大乘佛法。

 见周承在自悟,老君也不打扰,就慵懒的坐在青牛之上,晃晃悠悠的向着西方而行。

 夕阳西下,两人一牛的身影拉得极其狭长,渐渐的跨越两洲边境。

 与此同时,灵山宝刹之上。

 只见,世尊如来端坐莲台,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

 有化如来坐宝华中,顶放十道百宝光明,一一光明皆遍示现十恒河沙。

 大雄宝殿内,金刚密迹,擎山持杵,遍虚空界。大众仰观,畏爱兼抱,求佛哀佑,一心听佛无见顶相,放光如来,宣说经文。

 倏然,见紫气东来三万里,浩瀚蔓延牛贺洲。

 一时间,诸佛皆惊,诸菩萨皆震,五百阿罗汉、三千金刚、无数比丘、比丘尼心神煌煌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