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汉武帝获双人才,苏秦片场给人做替身

由此可见,刘彻别看平时七个不服八个不愤的,还喜欢沾花惹草。


 可真正谈起国事时,绝对是尽心尽力一丝不苟。


 已到掌烛之时,仍在审阅此次殿试的考卷。


 他这次为了选拔纳新,用新生力量去抗衡和排挤老的皇亲国戚贵族,是下足了功夫。


 当他读到董仲舒的答卷时,一股明慧之气直冲天灵盖。


 “好,写得透彻!”


 春陀见他激动得把竹简考卷扔在地上,连忙过来捡起重新放回他的桌案,并关心道:


 “陛下,您没事吧?”


 刘彻指着考卷念了一顿,称赞道:“此人竟然如此议论,好大的胆子。”


 春陀又问道:“陛下,什么叫做更化鼎新呢?”


 刘彻不厌其烦地给他解释道:“更化就是更文化,鼎新就是说要鼎立新制度,这四个字好,顺从天意,体察民心,审时度势,革除弊政,开拓新局面。”


 “我汉室立国已上历四代六十年,虽然国力渐强盛,但积弊则渐深,更化改制,就应该在这个时候,这正是朕的使命。”


 董仲舒在文章中所说的一切,正好契合了他自己的核心理念,因此格外欣赏。


 毕竟自高祖建国至今六十余年,一直韬光隐晦,国力日渐强盛,现在也是时候更化鼎新了。


 听着皇上侃侃而谈,春陀顺着问道:


 “这什么人啊,居然让陛下连觉都不想睡了?”


 刘彻拿起毛笔,在竹简上写下:


 “广川董仲舒,取第一名。”


 “朕择日要亲自召其入殿策问,钦此。”


 他把竹简圣旨递给春陀:“明日把这个交给卫绾,尽快安排。”


 更离谱的是,他在考卷中又发现了另外一个天才。


 都说好事成双,他先是遇到一个股肱之臣董仲舒,又遇到一个狂士东方朔。


 此人夸夸其谈,性格诙谐,言辞敏捷,滑稽多智。


 他在文章中说到,自己三岁习文,四岁习武,五岁精通诗词歌赋,六岁就能胸口碎,八岁通晓琴棋书画,九岁便满腹经纶,十岁学击剑,十一岁易经便可倒背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