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心思各异(第2页)
魏帝一怔,不由得看向荣妃。
事发后,他已经一连多日收到朝臣们的折子,都是在为珩王说项求情,他只当连荣妃也如此,心中不悦,语气沉下来:“荣妃也觉得珩王是无辜的?”
荣妃忽略掉魏帝阴沉的脸色,轻言细语道:“臣妾不过一个女子,所见所闻有限,看不懂人心,更无法辨别忠奸。臣妾只是在想,若这一切是珩王的布局,那他为何不提前安排好青城郡主呢?毕竟这么多年来,臣妾还是第一次看珩王如此紧张一个人。就如同当初臣妾有了身孕,正值怀王和兄长受罚出京,朝野议论不断,陛下担心臣妾的处境,便提出让臣妾去瑶光寺暂避一般……”
荣妃句句谦恭,却用一种最浅显易懂的道理提醒魏帝,珩王对诏书一事明显猝不及防,也许他并非整个事件的谋划者。
魏帝默然不语,他不是没想过这种可能,甚至觉得这种可能性更大些。以他对珩王的了解,即便珩王偶然间得到这道诏书,也不会用这样的方式将诏书公开于天下,更不会用一首童谣蛊惑民心。可心底有个扭曲阴暗的声音不断发问,万一呢,这皇权至高无上,谁不想手握权柄?之前珩王只是个臣子,偶然之间得知真相,会不会真的动了心思呢?
整件事自始至终最让他无法接受的是,先帝原本欲传位的竟然是珩王。当年宫变,是他带着所剩不多的禁军奋勇拼杀保卫宫禁,是他在宫变后收拾残局、安抚民心,拯社稷于将覆,当年他登基时,虽没有传国玉玺和传位诏书,但朝野咸服、民心所向,他一直以为他实至名归,不承想,他竟并非正统相承。
为什么偏偏是珩王这个他最为信任之人呢?为什么?
嫉恨不甘的火焰熊熊燃起,带着焚尽一切的气势,几乎要吞噬掉他残存的理智。
没有人知道他内心涌动的狂风巨浪。
当看到诏书时,他惊怒交加,一时不知如何面对珩王,便借故将他幽禁起来,这些日子,他不止一次动了杀念,但理智让他冷静下来,他要等着,看看究竟有多少朝臣会为珩王求情,看看云中骑会不会引发兵乱。一旦北境有祸起的苗头,他会即刻下旨,宣称诏书乃伪造,同时放珩王出宫,接下来他会毫不犹豫地杀了珩王,并嫁祸给拓跋堃。届时他以替珩王报仇的名义,将云中骑和武宁卫的怒火引向拓跋堃,顺带拔出朝中的隐患,如此,他还可以稳坐龙椅,还可以皇权在握,棠棣之情算什么,他其实并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