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庭州(第2页)

 信上只写了薛澈一切平安,又简要写了绑架薛澈的青蛇寨及所涉背后势力。 

 薛玉成眼中再次浓墨翻泼,涌动的情绪甚至比方才还强烈。 

 没有问候,没有落款。 

 可薛玉成认出来了。 

 他见过这字,见过千百回。 

 字迹铁画银钩,挺拔俊秀,像极了张太傅的字,却多了分傲气张扬。 

 这世上,除了那个人,无人能写出这样一手字。 

 只有他。 

 字里行间仿佛有个活生生的青衣少年走出,摇着玉扇朝他笑道:“子轩又来晚了,须罚三杯。” 

 长安君不器,年少凌云志。 

 薛玉成拿着信的手微颤,视线几度模糊: 

 “是他……他还活着……” 

 子信。 

 十年了,子信还在人世。 

 是子信救了澈儿。 

 薛玉成喉间哽咽不能言。 

 他当年戍守西北,待提着剑赶回长安时,裴家已经不在了。 

 “将军?”李泉没看信,不明白将军身上的杀气怎么忽然淡去,眉间却染上悲凉。 

 薛玉成静默了片刻,将情绪尽然压下。 

 帐外北风呼啸,吹得营帐的边角晃动。 

 良久,薛玉成抬起头来,声音沙哑: 

 “澈儿找到了。” 

 不只是澈儿,子信也找到了。 

 李泉惊掉了下巴。 

 他日夜兼程赶来,心急如焚,这刚到将军面前,小公子寻到了? 

 “小公子在何处?老奴这就去将小公子救回来!” 

 “不必。” 

 薛玉成将信扔进脚边的炭火盆。 

 火苗窜上信纸,眨眼间就将纸张吞噬成灰烬。 

 京中局势不明,如龙潭虎穴,眼下不宜让澈儿回去。 

 澈儿留在子信那里,他更放心一些。 

 子信所在之地也不能暴露。 

 薛玉成让李泉附耳过去,低声嘱咐一番。 

 “回京后照我说的做,其余的我自有安排。” 

 ------- 

 黑匪山的风吹过,湿湿润润的,夹杂着饭食的烟火气。 

 寒食节快要到了。 

 村里忙着蒸糕煮粥,提前备好那几天的冷食。 

 厨房里,灶台下的火烧得噼里啪啦。 

 伍瑛娘和秋奶奶正在做米团子。 

 大米加水碾成米浆,倒进锅里,加入几勺油和滤过的草木灰水,煮成雪白浓稠的米糊。 

 灶台边上冒出两个小脑袋,苏知知拉着薛澈站在旁边看得聚精会神。 

 大铁锅里蒸汽升腾,锅里的米糊黏稠成块,伍瑛娘两手拿着一个和锄头一般大的锅铲在锅里来回搅拌拖拽。 

 米糊最后凝成了枕头大小的米团。 

 伍瑛娘洗净了手,趁热揪下一小块,包了红枣沾了蜜,塞进苏知知早已张开的嘴里。 

 “真好吃!娘的手艺是最好的。” 

 苏知知吃得眼睛都眯起来,眼角都是溢出来的满足。 

 薛澈没好意思像苏知知那样张开口等着,但也嘴里也被塞了块热气腾腾的米团。 

 他细嚼慢咽地品味着。 

 米团黏糯,里面红枣的甜脆还有外边裹着的蜜香,的确很好吃。 

 “啊——”苏知知张嘴,眼神直勾勾盯着锅,还想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