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李隆基对杨贵妃更加迷恋


 倘若此次历史未有重大改变的话。 

 南诏国的军队在与大唐边境交接处通常是不会布置军队的。 

 他们往往会采取坚壁清野之策,把所有的财物、人力都迁至南诏国的大和城。 

 就是想着要拉长唐军的行军路线,以此来削弱唐军的后勤运输能力。 

 好让唐军在长途跋涉之后,人困马乏,战斗力下降,他们便能从中谋取优势了。 

 不过呀,他们怕是想多了呢。 

 如今大唐,特别是四川这边,那可是相当富有的,物资充足得很。 

 而且还有个大粮仓就在四川呢。 

 鲜于仲通更是考虑周全。 

 早早地就组织了三十万的军民后勤部队,那场面,浩浩荡荡的,颇为壮观。 

 这后勤部队在前六七天便已出发了,正所谓军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这个道理。 

 有了充足的后勤保障,大军出征心里也踏实多了呢。 

 而在杨昢率领八万大军攻打南诏的行军途中,大概走了五六天之后。 

 整个成都的花楼中,那些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又兴奋起来了,这又是为何呢? 

 一位才子在花楼中好奇地问:“近日这花楼里怎得又如此热闹,莫不是有什么新鲜事?” 

 旁边一位常客接话:“听闻是那杨昢公子留下的曲子有了新动静” 

 原来呀,只因杨昢当时在成都游玩时所写之诗。 

 尤其是那首和三位花魁共同创作的《采花调》。 

 之前只有一部分人听闻过,还有许多人未曾得知呢。 

 当时参与演奏创作的三位花魁,自从进了杨昢府邸之后,就不再回青楼花楼了呀。 

 这可让那些平日里喜欢听她们演奏、欣赏她们才艺的人们觉得遗憾极了。 

 没办法去欣赏聆听那美妙的《采花调》了呀。 

 一位常客对着花楼老板叹气道。 

 “自从那三位花魁进了杨府,这楼里都少了许多韵味,何时才能听到那《采花调》啊” 

 花楼老板无奈摊手:“我也没办法,人家现在跟着杨公子,咱也请不来” 

 于是,众多花楼以及文人墨客纷纷想办法。 

 最后还是原来那三位花魁所在的三个花楼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