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李隆基就要被榨干了!(第3页)
随着诗的传播,各地的江边湖畔也变得熙熙攘攘。
湖边,一位才子模样的公子正对着湖景吟诵。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果真是好诗好诗,让这湖景都更添几分韵味”
他身旁的佳人浅笑道:“公子,如此美景,又有此诗相伴,今日可算是不虚此行”
不远处,几位文人正争论着诗中的意境。
一位红脸膛的文人提高声音:“我觉得这诗中不仅是写景。
更透着一种对春日生机的感悟与喟叹”
另一位白面书生却有不同见解:“依我看,此诗妙就妙在以景寓情。
看似写春,实则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情思”
他们的争论引来了更多人的关注,大家纷纷围拢过来,各抒已见。
湖边一片热闹景象,众人都沉浸在对《春江晓景》的欣赏与探讨之中。
仿佛整个大唐都被这首诗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与春韵的美好世界。
杨昢出征南诏约十余日后,大军行至临近南诏国边境之际。
长安及其他城市的商人之间逐渐传出消息。
称杨昢在四川所创作那首新乐曲,叫《采花曲》,已然在整个四川引起了轰动。
据说四川上下的百姓,无论是才子佳人还是文人骚客。
皆在传唱、演奏此采花曲,那欢快的旋律回荡在四川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
只因杨昢创作之时是与三位成都花魁共同完成,还配有歌舞!。
而这三位花魁又颇具影响力。
她们便将采花曲的演奏歌唱之法以及内容传授给了成都的众多表演者。
这才使得这首曲子得以如此迅速地在四川传播开来,成为了众人皆爱的乐曲呢。
长安的诸多花楼以及艺术表演团体,还有全国其他城市的同行们。
听闻杨昢所创作的《采花曲》在四川引起如此大的轰动后,都坐不住了。
他们深知好的乐曲意味着什么。
那可是能吸引众多宾客、让自家生意更加红火的法宝呀。
于是,纷纷派遣各类演奏师、乐师、舞团等相关人员启程奔赴成都。
满心期待地前去学习这首备受瞩目的乐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