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战后安排(第2页)

 在军事方面,杨昢对原南诏投降的五万多士兵进行了妥善安置。 

 他决定让王将军从中挑选出三万精锐作为常备军事力量,以增强大唐在云南的军事实力。 

 同时,他还派出二万军队去替换南诏其他地方的驻军。 

 让其他地方的军队得以就地解散,回归田园生活。 

 当然,杨昢也充分尊重了原南诏士兵的个人选择。 

 对于那些希望继续留在军队中的士兵,他们被编入唐军,成为保卫云南的重要力量。 

 而对于那些渴望回归平民生活的士兵,杨昢则慷慨地分给他们土地,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 

 这是杨昢的仁政思想作怪,也确保了云南在军事和民生两方面的稳定。 

 当未来需要士兵时,那些选择成为百姓的原南诏士兵将作为第一梯队预备役,随时作战。 

 这一决策既保留了必要的军事力量,又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实现了军事与民生的平衡。 

 另外杨昢对于那两万五千多投降的吐蕃军队,他做出了这样的安排。 

 全部交由王天运将军指挥,部署在铁桥城等重要防线上,以应对可能来自吐蕃的进攻。 

 这可增强了云南的防御力量,这些投降的吐蕃士兵也更加了解吐蕃。 

 他们与三万的唐军士兵共同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完全可使得云南在面对吐蕃威胁时有充足兵力。 

 此外,他还与鲜于仲通共同决定在云南断续推行均田制。 

 也就是土地国有制,延续南诏原有的土地政策。 

 原来的南诏就是全面学习大唐的政治,文化,经济的。 

 也就是因为均田制和府兵制结合。 

 让原来历史上南诏军事实力强大,打下近300万平方公里国土。 

 当前大唐的均田制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导致了土地兼并的加剧,这也是历史上战乱频发的原因之一。 

 再有杨昢决定云南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旨在彻底改变这片土地上的社会结构与经济模式。 

 比如,他要求解放所有权贵与部落土王家中的奴隶,让他们重获自由并成为平民。 

 这些新获得自由的人们将由当地政府分配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