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杨昢不忘正事(第2页)

 “这曲子,当真是高雅绝伦,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啊! 

 配上音乐再读《春江花月夜》更是绝配” 

 一位文人手拿着《春江花月夜》诗作摇头晃脑地赞叹道。 

 “杨昢将军竟有如此才情,将诗意与乐声完美融合,妙,妙啊!” 

 而在寻常百姓家中,《十五的月亮》则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最爱。 

 街头巷尾,时不时便能听到清脆的笛音响起。 

 虽不似宫廷演奏那般精湛,却也满是质朴的韵味。 

 “爹,娘,您听,我吹得咋样?” 一个小男孩拿着笛子,眼巴巴地望着父亲和母亲。 

 “不错不错,有模有样的,咱家小子将来指不定也是个吹笛高手!” 

 母亲笑着鼓励道,眼中满是慈爱。 

 至于才子佳人们,《月亮代表我的心》无疑是他们心中的白月光。 

 庭院深处,常能见到他们轻抚琴弦,弹奏着这首动人心弦的乐曲,眼中满是向往与柔情。 

 “只盼我也能早日遇得这般知心人,如这曲中所唱,情真意切,生死相依。” 

 一位千金小姐轻声呢喃,手指在古筝弦上轻轻滑动,流淌出的音符仿若她的心事。 

 可以说,今年的大唐中秋节与往昔大不相同。 

 以往佳节,多是文人墨客吟诗作赋、各展风采,诗作在坊间传颂,尽显风流。 

 然而今年,杨昢将军创作的三首歌曲异军突起,以其动人心弦的旋律迅速走红。 

 尤其是在唐宫夜宴这般顶级权贵云集,李隆基、杨贵妃亲自带动的盛事影响下。 

 乐曲的流传如同星火燎原,一发不可收拾。 

 “这唐宫夜宴的影响力可真大啊,平日里一首曲子哪能传得这么快!” 一位花楼老板感慨道。 

 “是啊,杨昢将军的音乐一出,我们花楼自已弹奏的音乐全落下风咯,就一天,全长安的花楼,全是要点杨昢的音乐”另一位花楼老板感慨回应。 

 可不是嘛,中秋过后,大唐竟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吹奏热潮。 

 以后每至十五月圆之夜,月光如水洒在大地,街头巷尾、庭院楼阁。 

 到处都能听到《十五的月亮》《月亮代表我的心》以及《春江花月夜》的悠扬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