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我有一万绝世神将大海哥哥
第130章 诸事的安排与进展(第2页)
鲜于仲通恍然大悟:“将军英明!”
至于你,鲜于仲通,此次你算立了大功,在我爹杨国忠举荐下,不日也将调回长安。
到时候你在长安好好做事就可以了!
鲜于仲通虽然是杨昢的死忠下属,但是对升官还是有着执着的念头的。
他满脸喜色,拱手行礼:“此番能去长安。
多亏将军培养和提携,对杨国忠大人举荐,末将也感激不尽。”
杨昢笑着上前扶起:“仲通啊,你此番立功,实至名归。
回长安后定有大好前程等着你,你已有绝世文臣的才能,一定要好好施展才华!”
对了,云南这边你要好好安排与交接。一定保证的政策落实到位。
鲜于仲通:“将军请放心。
如今云南所有官员,权贵,土王和兵力都是咱们自已人,不会出问题”
杨昢微微颔首。
他再次开口问道:“对了,之前我吩咐工匠们改进的耕地用犁,进展如何了?”
他是对这项创新农具的很是深切关注的。
杨昢深知,云南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虽然拥有75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
但人口却相对稀疏,仅有百万之众。
即便是加上了从四川迁徙而来的移民,总人口也未能突破150万大关。
然而,在这片土地上,却蕴藏着无尽的农耕潜力。
大片未被开垦的荒地正静静地等待着人们的开发与利用。
然而,开荒并非易事,它不仅是一项技术活。
更是一项体力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而当前的困境在于,人们只能依靠传统的农耕方式,依靠人力进行开荒。
这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劳动强度极大。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考量,杨昢将目光投向了历史的长河,试图从先人的智慧中汲取灵感。他回想起了后唐时期的一项伟大发明——曲辕犁。
这种经过改良的农具极大地提高了农耕效率,在后来宋代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大规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