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请披黄袍(二十)(第3页)

 主君之厌憎自然也是僚属之厌憎,张方平在繁京寻人之时特意显出了几分男子自大之态,言语间都是对女子为官的不满。

 凡是附和他之人,都被他从名册上抹了去。

 放下第二本名册,孟月池看向公孙馨。

 公孙馨身材瘦小,细眉细眼,总是被人所忽略,孟月池却知道她腹内有经纶,是勇毅学宫培养出来的上佳人才。

 “大人,女学子中愿意随咱们回去平卢的为数不少,只是,大半乃是无奈为之。”

 孟月池一想就明白了:“是那些女旧臣遗脉?”

 公孙馨点头。

 她很清楚,那些女旧臣遗脉是见如今朝中根基不再,才把平卢当作了救命稻草,可这些人中有不少从前都对大人生过怨怼。

 “大人,平卢之好,我等尽知,招徕这些人去往平卢……”

 正因为她知道平卢经营至今有多难,才不想这些人去。

 女旧臣遗脉,旁人也就算了,她们这些年附和旁人非议她家大人,她们虽然远在平卢,也不是没有耳朵没有眼睛。

 多年来勇毅学宫一直源源不断地派遣弟子帮孟月池治理平卢,也早被女旧臣遗脉视作是“背弃”。

 “不妨事。”孟月池轻轻摆手,略带着笑意说,“我姨母已经去了平卢,交给她就好。”

 她可没打算让柳朝妤闲着,先在清潭书院一边教书一边将被冻坏的肺养好,再把这些年郁郁不得志憋出来的劲儿都用在平卢。

 从公孙馨的手里拿过册子,孟月池看了一眼就笑了。

 果然,杜丶卓丶於丶柳……都是些熟悉的姓氏。

 “这位苏妙儿,跟并州的苏夫人是什么关系?”

 “苏妙儿是苏茗子师姐的侄女。”苏茗子在勇毅学宫读过书,公孙馨自然可以称一声师姐。

 “把她招揽过来。”五年了,孟月池还对挖并州都督林珫墙角一事念念不忘,苏茗子毒杀江左益派去并州的劝降之人,处事果决,当什么苏夫人真的是太可惜了。

 “是。”

 刚说完招揽人才的事,外面有人轻声敲门。

 “大人,瑞郡王车驾到了门前。”

 瑞郡王万俟引,数年前在平卢呆了几个月,那之后还经常给孟月池写信,这些年里倒也没断了往来。

 “她昨日送了信,只说最近要来,没想到竟这般近。”

 也来不及换衣裳,孟月池自己拿起了一件茜红的外披穿上,又拿起一顶镶宝纱帽戴上。

 她这些年在平卢做那一方诸侯,穿衣打扮上面越发随性,头发留的比男子还短,只能梳成小髻,到了繁京,常服出门就戴巾帼,面圣的时候就戴纱帽。

 至於衣服,外穿的绣裤配着短衣短袍早就成了平卢女子们最喜爱的打扮,这当然是从她们的节度使大人身上学来的。

 咏恩坊孟宅门户大开,郡王车驾直接进了门,孟月池迎出来的时候正好看见了一个瘦高的女子从马车上跳下来。

 看见了孟月池,女子连连摆手。

 “参见郡王殿下。”

 “孟节度使不必多礼,殿下心心念念想要见孟节度使,昨日送了信过来,今日天还未亮就要从永邺往繁京赶,入城就来了此地。”

 瑞郡王身侧的女官还是当年的那位江吟,孟月池对她点了点头,又看向欢欢喜喜的女子。

 “郡王殿下长高了不少。”

 四年不见,当年的少女已经比孟月池高了半个头还多。

 孟月池的身量在女子中并不算矮的,息猛娘可称“高健”,也只比她高了一掌宽,跟眼前的瑞郡王比好像身高还差点儿。

 【小王长高些,就可以帮孟大人采玉兰花了。】

 孟月池低头一笑。

 “郡王殿下还惦记着微臣院子里的玉兰?”

 万俟引连连点头。

 【天下玉兰,唯有孟大人院中的最好看。】

 瑞郡王穿着一身曳地长裙,外面披着锦袍,头戴金冠,已经是大人打扮,却还是小孩儿心性。

 裴文姬看着她一直看着自家大人,眸光忍不住往郡王的颈项扫了一眼。

 被锦袍遮掩着,看不分明。

 她低下头,自己轻轻敲了下脑门,真是累昏头了,竟然会觉得这瑞郡王不太像个女子。

 瑞郡王也只是来孟宅略作停留,她在繁京城内没有王府,一贯都是直接住到宫里去的。

 “孟大人,郡王殿下最近沈迷游记,很是喜欢这本《云梦散记》,特意带来给您看。”

 孟月池接过书,看向瑞郡王,就见她对自己笑了笑,转身上了车。

 上车之后还把手伸出车帘摇啊摇,很是不舍的样子。

 待她们走后,孟月池打开了这本《云梦散记》。

 【听闻武宁派往象州守军哗变,已攻下昭州等地,陆表叔御前奉诏,於三月领命秘往南下传旨,昭州失陷,生死不知。】

 薄薄的一张纸夹在书里,孟月池看完,一点点揉碎了,扔在了水塘里。

 “武宁军悍勇,一心只求归乡,若是陛下能令沿途关隘州府不设卡阻拦,让他们安稳回去,未必还要大动干戈。”

 说完,孟月池自己先笑了。

 各州各府,各怀心思,在各位官老爷眼里,他们就是乱兵流寇。

 裴文姬站在她的身后,轻声问:“大人,您可是要请缨南下?”

 看着水塘里有鱼误把碎纸当了鱼食纷纷冒头争抢。

 孟月池轻轻摇头。

 “陛下若真是有意安抚哗变戍卒,就不会派我南下。”

 素手阎罗,平卢鬼兵,这些年里声名赫赫,可不是用来安抚人的。

 果不其然,陛下下旨让并州都督林珫带兵南下戍守江北,又令各处州府大开关隘,让哗变的武宁军回家,承诺不给他们论罪。

 同日,陛下召见了正三品平卢节度使孟月池。

 走到内殿前的廊道上,孟月池看见了一穿着紫袍的女子正袖手而立。

 正是当下炙手可热的吏部尚书梅舸梅大人。

 “孟节度使。”

 “梅尚书。”

 “听闻孟节度使在繁京招徕了不少英才,真是可喜可贺。”

 “多谢大人照拂。”

 两人擦肩而过之时,孟月池听到自己耳边传来了几个字:

 “速去庐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