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卷宗(第2页)

两队人擦身而过。

走出老远,那三个汉子还在频频回头,神情明灭不定。

待队伍重新上路,苏桐紧跟着李松,问道:

“老李,前面不止一个村子吗?”

李松道:“往前再走几里地有个岔路口,一条道往西,通往乌山凹,一条道往南,通往汪家汊,这深山里头咱政府还能够得着的就这两个村子了!再往里可就真是老山了,人迹罕至,鞭长莫及啰!”

果然没走出多久,便看见有个分岔口。

其实岔路并不明显,只是这一块是个阳坡,是这一路走来难得一见的空旷地界。

树木没那么密集,地上难得的露着一片干硬褐黄的土地,旁边枯草倒伏,看来是个常常歇脚打尖之地。

而且地上明显有燃烧过的灰烬,刚过去的那几个汉子应该才在这里歇过脚。

秦熠看了看时间,吩咐队伍也在这里休整,解决午饭。

待野味架在火上后,秦熠对李松道:

“老李,把两个村子的情况再给大家讲讲。”

李松点点头,开始讲道:

“乌山凹和汪家汊是大云山深处两个原始的自然村,村子里的人想要出山,只有咱们今天走的这一条道,都需要天不亮就上路,还要在天气好的情况下走上整整一天,才勉强能在天黑前走出去,村子里都是祖祖辈辈的山里人,大多一辈子都没出过山。”

“据说还是六四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在江平县下辖的偏远村子里,发现好些没有落户的山里出来的媳妇,一问才得知,最早是村子里有猎户进山迷了路,误闯到了乌山凹,出来时便带回来个媳妇,胆小怕生但活计却都能拿下,最重要的是不用花彩礼。”

“后来村子里的穷后生实在娶不起媳妇时,便有人打主意往山里去换媳妇,用点粮食布头什么的就有姑娘愿意跟着出来。只是进趟山实在不容易,一去不回的也不少数,不逼到那个份上一般人也不往这处想。”

“这个发现让政府的同志意识到,大山里还有我们的同胞,没有户籍,不受国家的管理和庇护,子孙后代也不能接受教育,于是政府部门花费了很多心血,派出了不少人手前前后后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才让乌山凹和汪家汊这两个村子接受了政府的管理,给村子里的人编了户籍,定期派人进去宣传国家形势和政策,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