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考题(第3页)

 至于长公主口中的太难什么的,被秦浩自动忽略。 

 他觉得长公主这么说,真只是让他走个过场。 

 李清瑶目光一凝,让小昭又送一份笔墨,放在另一张书桌上。 

 秦浩坐下,再次审题。 

 水灾,二十万灾民,国库不充裕。 

 即将入冬。 

 目前国家只能尽全力调拨粮食,播发钱粮,救济灾民,鼓励各地乡绅开放粥棚。 

 问如何最优化救灾之法。 

 以最小的代价和伤亡,帮助灾民重建家园,活到春天播种。 

 秦浩略微思索后。 

 结合目前大京皇朝律法。 

 便奋笔疾书。 

 还是那足以开宗立派的瘦金体。 

 优化之法有三。 

 其一,实行以工代赈,国家出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组织受赈济者返乡,通过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如水灾河堤建设,家乡重建),预计可收容难民六成。 

 其二,鼓舞乡绅救灾,命乡绅雇佣灾民,收纳灾民,灾后(收纳灾民的乡绅贵族,可免税一年,给予奖励,再有灾情可动员更多乡绅效仿之)预计可收容难民两成 

 其三,发动灾民自救,余下灾民,可命其原地开荒,自食其力(灾后部分荒地可给予灾民),国库充盈下,国家给予粮食支持,预计可收容难民两成,死亡率一成。 

 写完这些。 

 秦浩将具体施展方法,如何开展工作,细节上要做到什么地步,都详细描写得清清楚楚。 

 写的时候秦浩心里还庆幸。 

 幸好以前历史书没白读,关于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他都记得。 

 施展方法再结合大京皇朝国情便是一份满意的答卷。 

 也不知道是不是魂穿的缘故,秦浩只要去回忆以前所学,哪怕已经过去十年八年的事情,都能清晰回忆起来。 

 所以他书写过程很顺利,连一次停歇都不曾有。 

 两刻钟后。 

 秦浩洋洋洒洒写出一千多字,递交给长公主。 

 长公主眯了眯眼,让小昭将写满密密麻麻字体的考卷拿来。 

 她第一眼感觉是卷面十分工整。 

 那精瘦的瘦金体,跃然于纸上,赏心悦目。 

 再看秦浩解答。 

 其一,实行以工代赈。 

 其二,鼓舞乡绅救灾。 

 其三,发动灾民自救。 

 …… 

 仅仅是开头三策的总纲,就看得李清瑶心头一震。 

 原本她心中对秦浩仅仅两刻钟便给出解答的轻视消失无踪。 

 十分认真的阅读答卷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