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朝会不欢而散,皇上怒找皇后(第2页)

这才夹起尾巴多久,就又敢出来挑事,当真是嫌弃富贵太长。

和穆郡王这等隐秘之事,倒也并非人人知晓。

但经历过先帝时期的老臣们,这会儿已经想着,要怎么和安南国公撇清关系。

安南国公自然知晓其中凶险,但他却是和族人商议一番后,不得不这么做。

宫中如今龙嗣连绵,后宫之中十三人有孕,虽说皇后为正嫡,但她这胎得得仓促,日子尚浅。

若是其他妃嫔抢先分娩,难免就会多一个庶长子。

尤其那懿妃、贤妃,都是家世显赫之人。

皇后背后有勋贵,但皇上向来对勋贵不喜。

懿妃背后是苏氏父兄,是西北大军。皇上虽然忌惮,但也更为倚重。

贤妃之父乃是内阁大学士,是清流一派,其在天下学子心中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若她们所出皇子先行出生,凭借家世、圣心、先后之序,未尝不能在日后争夺储位时压皇后一头。

而朝堂之上,虽有袁氏一族和勋贵鼎力支持,可终究底气不足。

而且勋贵之中,也不是铁板一块。

如今后妃都有身份,已经有好些勋贵动了心思,要送族中女儿入宫。

若是其中又有勋贵之女有孕,那自然人人都想争一争。

袁康思来想去,唯有追封和穆郡王这一招,趁机向太后示好。

有了太后鼎力支持,想来这太子之位也能多些胜算。

至于皇帝会不会生气……

他也知此举危险,冒犯皇帝天威。

但如今皇后身怀龙嗣,正是袁氏全盛之时,若不趁机搏一把。

日后诸妃纷纷诞子,势均力敌之际,怕就再无下手之机了。

况且当今皇上因着当年夺嫡屠戮了不少皇子,在民间风评向来一般。

所以登基后,最是注重仁义道德。

他此举虽然不得帝心,但却在礼法道义上没得挑,想来皇上也不能对他大动干戈。

此时金銮殿内寂静无声,人人都屏息静气。

“此事再议。”

安裕淡淡的声音响起。

一旁的小太监立时高声唱道:“退朝!”

百官俯首,纷纷退下。

袁康垂手肃立,面上仍带着恭谨笑意,心中却早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