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信任(第2页)

 “谁?”

 “观众。”方远说得斩钉截铁,“那些在深夜里为《边缘线》写下长篇影评的观众,那些追问我们为什么排片这么少的观众,那些愿意为了看一部好电影,坐一个小时地铁去城郊影院的观众。”

 “他们就是我们的‘火种’。曹昆可以买下渠道,但他买不走人心。他越是封杀,这股怨气就越是积压。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去挖一条新河,而是给即将决堤的洪水,一个宣泄的出口。”

 周漾沉默了。他无法反驳。那些观众的留言和私信,他每一条都看过。那种热情是真实的,那种渴望也是真实的。

 可是……

 “我还是不能接受。”周漾摇着头,脸上是一种近乎固执的挣扎,“电影,就该在电影院里看。那束光打在银幕上,一群人在黑暗里共同呼吸,分享同一个梦。这是电影的仪式感!我们把它搬到手机和电脑上,那算什么?那不是我们开始做电影的初衷!”

 这番话,击中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软肋。

 他们是电影人,不是互联网商人。大银幕,是他们的信仰和战场。放弃了那里,就像是士兵放弃了阵地。

 方远静静地听他说完。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转身走到办公室的另一侧,那里有一个不起眼的保险柜。

 输入密码,转动把手,柜门发出一声沉重的闷响。

 他从里面拿出的,不是又一份商业计划书,而是一个黑色的文件夹,很薄,上面没有任何标签。

 他回到桌前,将文件夹打开,推到周漾和老刘面前。

 “谁说,我们放弃阵地了?”

 周漾低头看去。

 那不是什么复杂的文件,只是一张名单。

 名单的标题是“星火院线联盟”。

 下面罗列着一个个陌生的名字。

 “‘独白’影院,燕京,三里屯南区,78座。”

 “‘城市之光’艺文空间,申城,武康路,91座。”

 “‘胶片记忆’俱乐部,羊城,东山口,双厅,合计110座。”

 “‘窄门’书店放映厅,蓉城……”

 “‘孤岛’影像馆,港岛……”

 一个个名字看下去,全都是规模极小、藏在城市各个角落里的艺术影院、文化空间,甚至是书店的附属放映厅。它们加在一起,总银幕数可能还不如“西风渡院线”一个城市的零头。

 周漾的呼吸停滞了。他抬头看着方远,喉咙发干。

 “这是什么?”

 “我们的地面部队。”方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