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翻译(第2页)
屏幕亮起,无数的数据流瀑布般刷过。它们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混杂着乐谱、素描、物理公式和诗歌片段的洪流。
“他在做什么?”顾沉看不懂那些复杂的内容。
“他在翻译。”苏晚喃喃自语。她看懂了。那些跳动的音符,勾勒的线条,它们和数学模型并行不悖,共同指向一个目标。父亲不是在用艺术点缀科学,他是在用人类最感性的语言,为冰冷的宇宙逻辑寻找一个同义词。
数据流最终停止,汇入一个单独的文件夹。文件夹的名称很简单——《回响》。
林越点开文件夹。里面是无数份日志。
苏晚一篇篇地读下去。
“日志073:他们说,暴露坐标是文明的自杀。可藏在黑暗森林里的猎人,难道不是因为恐惧才成为猎人吗?恐惧源于未知。”
“日志156:今天听了贝多芬的《月光》。我在想,一个失聪的人,如何能写出如此温柔的曲子?情感,或许本身就是一种超越感官的能量。它能抵达耳朵听不见的地方。”
“日志219:魏康说我太感性。可组成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恒星的死亡。我们本身就是宇宙情感的产物。忘记这一点,才是最大的不理性。”
苏晚的手指划过冰冷的屏幕,那些文字却带着温度。她仿佛能看到父亲深夜坐在这里,与整个世界的理性为敌,与内心深处的孤独为伴。
最后,她看到了最新的,也是最后一份日志。
“日志301:毁灭源于隔绝。当一种文明认为自己是宇宙中唯一值得存在的智慧时,它就已经踏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艺术是宇宙通用的心跳。若群星的回响是一句提问,那么沉默,便是最傲慢的拒绝。我选择回答,以人类最璀璨的创造——故事与情感。”
这行字的下方,还有一个被加密的文件。文件被一把复杂的锁标记着,旁边有一行小字提示:为我最珍贵的听众。
“就是这个。”林越说。“我们试过所有方法,超算破解了三十年,毫无进展。密码不是字符,不是数字,也不是任何已知的密钥形式。”
苏晚凝视着那行提示。
最珍贵的听众。
她的记忆被拉回到很久以前。童年时,父亲总是在他的书房里工作。她进不去,只能在门口听着。书房里没有声音,但她总觉得能“听”到什么。
那是一种频率,一种韵律。
后来她才知道,那是父亲在思考时,用手指在桌面上敲击出的节奏。那不是任何一首已知的曲子,而是他自己的一段旋律,一段只属于他、也属于她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