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上山寻参

雪粒子打在窗玻璃上,沙沙作响。

病房里的暖气开得足,赵刚却还是下意识裹了裹身上的军大衣——不是因为冷,而是方才把完脉后,指尖那股透骨的凉意似乎还凝在血管里。

林东攥着母亲刘桂兰的手,那只手瘦得只剩一把骨头,皮肤像晒干的榆树皮,温热却毫无力气。

妹妹林晓丽缩在病床另一侧,大眼睛里盛满了担忧,小手紧紧揪着哥哥的衣角。

“赵医生,我妈……”林东的声音发哑,喉结上下滚动。

赵刚没立刻回答,目光落在床头柜的病历单上,又转向窗外苍茫的雪原。

他在边疆部队待了十几年,见过冻伤、见过高原反应,却很少在一个常年生活在平原的妇人身上,感受到如此深重的“寒”。

那不是简单的体弱,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沉疴,像是经年累月被冰水浸泡,五脏六腑都失了温度。

“林大哥,”赵刚斟酌着开口,指节敲了敲床头柜,“伯母的病,不是一天两天了。劳损过度,又受了寒湿,底子亏空得厉害。西医查不出太大问题,但中医看,是命门火衰,气血两虚,已经伤到根本了。”

刘桂兰勉强笑了笑,想抽回手:“娃,别听赵医生吓唬人,老毛病了,歇两天就好……”

“妈!”林晓丽急得眼圈发红,“你都咳了半个月了,昨晚还说心口闷……”

林东按住母亲的手,盯着赵刚:“赵哥,您直说,怎么治?需要什么药,我去弄!”

他想起这些年母亲为了供他和妹妹读书,起早贪黑地干活,冬天在冷水里洗缝补的衣服,夏天顶着日头在地里忙活,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

赵刚沉默片刻,从随身的军绿色挎包里拿出一个小小的脉枕和几味草药样本,指尖捻着一株干枯的黄芪,语气沉重:“常规的补药没用。她这病,需要一味‘引药’,把沉在脏腑里的寒气拔出来,再用大补之药温养。这引药……得是百年以上的野山参。”

“百年人参?”林东猛地站起来,椅子腿在地上划出刺耳的声响,“那东西……上哪儿找去?”

他听过这东西金贵,是老林子里的宝贝,别说百年,就是几十年的,在市面上都炒到天价,而且真假难辨。

“难,确实难。”赵刚叹了口气,“野山参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严,得是背阴半阳的陡坡,腐殖土厚,还要避开野兽和挖参人。百年以上的,更是可遇不可求,说不定在哪个悬崖缝里,或者被巨树根系裹着,别说找,就是知道大概位置,能不能挖到都两说。”

林晓丽的眼泪掉了下来:“哥……”

刘桂兰反倒拍了拍儿子的手背,声音虚弱却带着安抚:“不找了,妈这把老骨头,能看着你和小雅好好的,就够了……”

“妈!”林东打断她,眼睛红得像要滴血,“您别说了!不就是百年人参吗?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给您找回来!”

他想起父亲早逝,母亲独自一人撑起这个家,想起妹妹小时候因为营养不良晕倒在课堂上,一股狠劲从心底升起来。

只要能救母亲,别说找人参,就是去闯龙潭虎穴,他也敢去。

赵刚看着他决绝的神情,点了点头:“林大哥,你有这份心就好。我这里有本旧的《山经本草》,里面记了些野山参可能生长的环境和特征,你拿去看看。另外,这东西有‘灵气’,有时候可遇不可求,还得靠点运气。”

他从挎包里又掏出一本泛黄的线装书,递给林东。

窗外的雪似乎更大了,卷着狂风,将天地间吹成一片混沌。

林东接过书,掌心传来纸张的粗糙质感,仿佛握着一丝微弱的希望。他低头看了看母亲憔悴的脸,又看了看妹妹含泪的眼睛,重重吸了口气,胸中的热血被寒意激得滚烫。

“大黄!”他突然喊道。

趴在病房角落的大黄立刻抬起头,竖起耳朵,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呜咽,像是在回应主人的召唤。这只跟着他在雪原上出生入死的猎犬,是他最信任的伙伴。

“咱们回家收拾东西,明天就上山!”林东的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