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又得当年夺位重要信息(第2页)

不过,他还是追问道:“那后来呢?屈熙还说了什么?”

厉从波看着他,缓缓诉说:“他临终前对我说,太子的调兵令一定是假的,而能够临摹出太子之手令的,不外乎礼部右侍郎李守成、国子监祭酒李守中。”

沈蕴闻言,内心一动,他记得李纨的父亲就是国子监祭酒李守中,厉从波说的应该就是同一个人了,又忙追问:

“李守成和李守中莫非是兄弟两个?”

厉从波点头道:“没错,他们是堂兄弟,也因为屈熙的这个口供,后来李守成、李守中兄弟都被革职查办了。”

“李守成还因为涉及更深而死于诏狱之中,他到死都在喊冤,说自己没有临摹过太子的笔迹。”

“然而,他却没办法自证,最终是惨死于狱中。”

说到这里,厉从波似乎说完了,不再多言。

沈蕴摩挲着自己的下巴,陷入了沉思,脑海中将自己所知的情况,都整理了一遍,理清思路后,看穿了一个事实,便问道:

“这么说,当年伪造太子调兵令的人,另有其人,而且此人临摹笔迹的功夫,尚在李守成、李守中之上?”

厉从波迟疑点头:“想来是如此,只是,这人到底是谁,谁也不知,而且过去这么多年,或许此人早就被灭口了。”

沈蕴知道厉从波所说的这个隐秘,其核心要义在于告知他,当今皇帝靖昌帝并非如外界所传那般‘捡漏’登上皇位,极有可能是处心积虑、谋害了当时的旧太子,方才得以登上九五之尊。

在不知情者眼中,只因当时太上皇主动让位,将皇位传给了太子之后,身为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忠仁王——也就是如今的靖昌帝,才得以顺理成章地继承大统。

这个隐秘对于旁人而言,或许仅仅只是知晓了靖昌帝的一些隐秘心思,可对于沈蕴来说,却意义重大。

毕竟他已被靖昌帝逼着走上了直臣酷吏的道路,倘若他不想日后被清算,就必须要与靖昌帝正面交锋,甚至掀桌子。

倘若能够找到靖昌帝当年主动夺位的证据,那无疑是一张不可多得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