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百日筑基真道途(第2页)
太渊又转念一想,整个江湖之中,众人似乎都热衷于直接修行内气,鲜有人重视打磨肉身。即便有,也被视作不入流的外功法门。这般本末倒置,实在令人唏嘘。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灵风子见太渊若有所思,便继续道:“世上只有一种真正打通气脉的方法:那就是心静,不求不迷不急,静静等候,等到精足气足神足时,气脉自然会通,三昧定境自然会入,丝毫强求不了。世上不管什么法门,离开了心去修,离开静去修,都是邪法。”
太渊深以为然,点头道:“师父所言极是。弟子明白了,修行之道,贵在心静,贵在自然。”
灵风子欣慰地笑了笑,继续说道:“现在江湖上所谓的三流二流一流高手,都是在追求贯通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他们称为后天阶段,也不过是对应我们道家的筑基功夫。等他们领悟武道真意,也就是先天境界,相当于我们开始性功修行,长养圣胎,修补己身。”
“所谓修补,指的是修补已漏之身。这里所指的已漏之身,并不是单纯指走精与漏血,主要是指由于体内元气的走失。”
太渊听得入神,忍不住问道:“师父,性功修行又分为哪些境界?”
灵风子捋了捋长须,缓缓道:“性功修行分为内景和外景。内者,心也;景者,象也。外象谕,即日月星辰云霞之象;内象谕,即血肉筋骨脏腑之象也。”
“心居身内,存观一体之象色,故曰内景也。和武林的宗师境界仿佛,武道宗师,心神入微,观照己身。”
“外景者,身融自然,掌控天地之力,等同于武道中的天人合一大宗师。修行至此,若保养得法,寿命可达二百载!”
“二百载?!”太渊忍不住惊呼出声,眼中满是震惊与难以置信,“那么,那些道家前辈们难道还长存于世?”
灵风子摇了摇头,道:“这个……为师也是不知。或许还在,或许已经羽化。自从文成公斩九十九龙脉之后,修行之路的确是愈发艰难。为师从前以为龙脉龙穴只是风水地气之说,但如今看来,其中奥秘,实在难以言说啊……”
太渊听闻此事,也想起前世的一些传说。
文成公便是刘伯温,传说他绝天地通,斩尽天下龙脉,以此保大明江山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