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玉蟾道场,止止坐忘(第2页)
忘的状态,是一种用身心求正道的实有的生命状态,不是一种自我陶醉或麻醉。
坐忘者,因存想而得、因存想而忘也。行道而不见其行,心不动故,形都泯故。以实现心灵之清净;以超越自我、回归生命为寄托,来实践身心的超越境界、完美境界。
…………
止止风景无限。
背倚大王峰,面对虎啸岩。左侧天柱,右侧铁板。
临溪一望,一棵合抱的古松正在送迎客人。
步入幽溪,且听鸟鸣水喧花落,拾级而上,赏梅观竹抚石。
散步开去,有百年不践之苔可踏,有世上难觅之花堪折。
到得高处回首,端的是个背有靠,前有抱,左右可托,脚下溪水环绕所在。
更有旗山猎猎这边来,鼓峰阵阵那边去。
再往前行只能攀登而上,有一巨大石穴,可以崖居。
太渊闭目,让自己的思绪在山谷间自由飘荡。
想千年之往事,究人生之短长。
看浮云过眼无数,听山风响起又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山吸引羽士,相中这块风水宝穴作为修炼处的,叫得上姓名的有皇太姥,张湛,女真人鱼道超、鱼道远,晋人娄师中、唐人薛邴,北宋的李陶真、李铁笛、李磨镜等。
山以人显,在上述诸人中,真正使武夷山被列为道教三十六洞天第十六洞天和止止庵得以蜚声海内外的却仅有白玉蟾一人。
他在所撰的《止止庵记》里畅叙其中之乐趣:“云寒玉洞,烟锁琼林。紫桧封丹,清泉浣玉。铁笛一声,群仙交集。螺杯三饮,步虚冷冷。
青草青,百鸟吟。亦可棋,亦可琴。有酒可对景,无诗自吟心。神仙渺茫在何许?盖武夷千崖万壑之奇,莫止止庵若也。”
可谓是幽谷胜境!
太渊站在止止庵门前,目光深邃,心中思绪万千。作为南宗五祖之一白玉蟾曾经的道场,这里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与传说。
他此行的目的,正是为了探寻这座古老庵堂中是否还留存着真正的道者。
路过一块奇石时,太渊停下脚步,仔细端详。
岩石上摩崖石刻琳琅满目,内容丰富多彩,有诗词、有箴言,甚至还有一些玄妙的符箓图案。
山岚辉映水光,使得这些石刻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深奥的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