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景冬立书,太渊赠文

翌日。

晨光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景冬悬腕握着狼毫,笔尖在宣纸上游走如龙。

听到脚步声,他并未停笔,直到最后一竖如利剑般落下,才将笔搁在青瓷笔洗旁,转过身来。

“太渊道长昨夜歇息的可好?”景冬招呼道,笑容和煦。

“有劳景院长了,贫道和几位徒弟四处游历,餐风露宿是常事,现在能有片瓦遮头,已是难得。”

太渊目光扫过景冬笔挺的身姿和案头铺开的宣纸,问道:“景院长偏爱立书?“

原来景冬悬腕执笔时,不是坐着,而是站立挥毫。

“旁人练字讲究正襟危坐,老夫却独爱这站姿。”

说着景冬微微挺直脊背,右手虚握笔势,“你看,这般既能舒展筋骨,又可借全身之力运笔,写出来的字才够苍劲。“

这时。

景冬瞅到了太渊手里的一叠稿纸,眼中闪过好奇:“道长这是……?”

“贫道师徒叨扰贵院,若以银钱相酬未免俗气。想着书院雅地,当以文章报之,权当给书院的后生们做个谈资。”

太渊递过手里的稿纸,这是他昨夜回到厢房后,按照自己的记忆连夜赶写出来的。

对他现在的精力来说,十来天不眠不休那是完全不成问题。

想当初,南宋五绝在华山论剑,大战七天七夜才分胜负。以太渊现在的肉身和精神强度,那更是不在话下。

景冬接过稿纸,随即笑着说道:“那老夫可要好好拜读一下道长的佳作了。”

说着两人就一起走到了一旁亭里,景冬挥手吩咐侍者准备早点上来。

景冬垂眸扫过标题,浓眉忽地挑起:“《理学要旨》?“

手指在“旨“字最后一笔上微微一顿——这字写得筋骨嶙峋,转折处却圆融之意,宛如太极。

“道长还对我儒家学说有过研究?”景冬抬首询问道。

同时将稿纸平铺在青石案上,取来一方随身印刻压住边角。

“贫道乃是全真道统,全真讲究儒释道三教一祖风,贫道自然要兼修各家。”

“全真道统?不知是传自哪一脉的?”景冬好奇问道。

因为全真现在的传承实在是太多了,像什么龙门派、遇仙派、随山派、南无派、清净派、紫阳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