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诸天的道士九窍八方
第141章 炼神炼形(第2页)
以及后来的黄裳主持编撰的《万寿道藏》;现在又有本朝的《正统道藏》存在……
太渊心灵一动,忽有预感,自己以后应该会和那位宫里的天子发生交集。
毕竟,这些道藏自己也只有其中的几卷而已。
宋之谦说道:“在正统九年这本《道藏》始行刊板,又有道士邵以正督校,增所未备,於正统十校定付印,名《正统道藏》,共五千三百零五卷,四百八十函。”
“按三洞、四辅、十二类分类,采用《千字文》为函目,自「天」字至「英」字,每函各为若干卷,颁之天下,藏於各名山道观。”
太渊这才了然,他说怎么在藏书阁也看到了几卷相关的经文。
这就是太渊阅历的不足了。
他虽然已经算是博闻强记了,但毕竟年纪放在这里,对一些更久远时期的事情,肯定没有一些老人们了解。
而且他在第一眼见到宋之谦的时候,就发觉了其道行竟也窥破了玄关一窍,达到了内景之境。
只是看他浑身清气升腾,身躯清健有力但却没有一种剽悍之感,就知道他走的是清修练气之路,不像自己还特地修炼了一些护道之术。
不过,这才是太渊心目中的修道之士。
修道不是练武。
两者虽然可能到了最后,殊途同归,但在开始时还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大家都不称为“练道”或者“修武”,这就是区别。
这天,朝霞透过菩提树的枝叶。
斑驳光影里,宋之谦问道:“太渊道友,这几日论及“炼神”已多,不知对“炼形”之道有何高见?“
“炼形与炼神,本是阴阳两面。“太渊屈指轻叩茶盏,瓷声清越,“《道德经》云“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这“身”字,既含神魂,亦指形骸。若无强健体魄为基,纵使神思通透,终是镜花水月。“
宋之谦抚须颔首:“愿闻其详。”
太渊答道:“《性命圭旨》云:“炼形之法,总有六门。其一曰玉液炼形,取坎填离;其二曰金液炼形,抽铅添汞;其三曰太阴炼形,月华洗髓;其四曰太阳炼形,日精铸骨;其五曰内视炼形,返观脏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