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二人不同的法

静室内,一缕檀香袅袅升起。

太渊目光平和,缓缓道出自己对修炼的见解。

“欲炼形,先养气。”

他微微停顿,似在给对方留出思考的时间,随后继续说道:“养气与炼形实则是二而一的事。”

“身体乃是心气的载体,就如同承载万物的大地。养气则需经过日积月累的沉淀,如同潺潺溪流汇聚成江河湖海,随着养气功夫的深入,形体自然而然会变得坚固。”

“那些身有中和之象的人,自身便是载道之器,这皆是心气得到了良好养炼的缘故。”

宋之谦微微皱眉,他身子微微前倾,问道:“內视炼形何解?”

太渊微微一笑,耐心地答道:“内视炼形,关键在于心内观一处,心系一缘。”

“这里所说的内观,并非单纯指观照身体内部某一处,而是相对于心之杂染而言的。”

“当修者持续修习,久而久之达到一种专注的定境,在不经意间,便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到真空炼形的境界。”

其实,太渊自己走的是凝练全身三百六十五处穴窍,对应周天星辰之数的独特路子。

这灵感源自他前世看到的一本书里所记载的人仙武道。

至于之后是否真的会出现十二万九千六百处窍中窍,以现在太渊的修为和认知,还无法知晓,那太过遥远。

宋之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紧接着又问:“那么可有具体说法?”

太渊说道:“当境界达到一定程度,肉身自然会有所感应。这是先后天心气熏蒸自身形体所致。这便如同铁匠精心锻打铁胚,通过不断地锤炼,去除其中的杂质。故而修行越久,真气越纯。”

宋之谦微微颔首,继续问道:“那么可有行法?”

“心神若一面明镜,内照周身,气息任其运转,此时身体与天地同呼吸。”

太渊声音仿佛从悠远的深处传来,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一边以自身为范,向宋之谦展示这玄而又玄的奇妙状态。

“道兄且看——“

他的呼吸逐渐变得绵长而深邃,几乎难以察觉。

每一次吸气,仿佛将整片天地纳入体内,让周围的空气都为之微微震颤;每一次呼气,又似将自身与天地的隔阂缓缓驱散,气息融入四周,与天地化为一体。

宋之谦瞪大双眼,在他的感应里,太渊的身形稳若磐石,却又给人一种空灵之感,仿佛与天地间建立了某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