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泥丸百节皆有神,楼观遗篇有气论(第2页)
太渊不断低声重复念道。
“泥丸百节皆有神!泥丸百节皆有神!泥丸百节……皆有神!”
低吟回荡在四周,袖袍无风自动,周身气机盘旋。
他有种预感。
待他踏入外景之时,便是“百神归位”之机。
…………
阳台宫,藏书楼。
远看不过是一间貌不惊人的屋子,比起武当派那气势恢宏的建筑,着实显得有些朴素。
太渊看着五排古老的书架,书架上的典籍已经被他几乎全部翻完了。
只剩下最后一层还有几本道书。
寻个蒲团坐下,伸出手,无形吸力产生,一本道书自动飞入手里。
以太渊现在的记忆力,很快就翻完了几本书,在一本深蓝色封皮、略显古旧的道书时,不禁惊异得轻呼一声。
“咦?!”
“《气论》?著者未名?“
太渊的指尖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抹好奇,随即翻开阅读。
这一读,读出了惊喜。
原来,这竟是一本专门论述望气观气之术的著作。
“这阳台宫里怎么会这种书?观星望气,不是楼观道的拿手好戏么?”太渊心中泛起疑惑。
楼观道向来以结草为楼、观星望气而闻名,故而得名楼观。
其道派在隋唐时期盛极一时,只是后来逐渐走向没落。
太渊一直对望气之术心驰神往,奈何此前一直未能寻得入手的法门。
此刻,真可谓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竟在此处发现了与之相关的典籍。
至于这本楼观道的经典为何会出现在阳台宫,太渊暗自思忖,想必是当年司马承祯热衷于收集各道派的道书,才使得这珍贵的典籍留存于此。
不过,这些已然无关紧要。太渊的注意力迅速被书中的内容吸引。
“气者,天地之精,万物之灵。欲学观气,先学望色。色为苗,气为根;气在里,色在外…”
太渊一怔,眼眸中露出异色,自语道:“啧,有意思…”
又读了一段。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说: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一边读,一边细细琢磨其中深意。随后,他结合自己的理解,总结其要义。
书中大致意思是说,人体生命的健康,从眼光的精明与否,和赤、白、青、黄、黑五种气色在面部的显现中,就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