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朝廷动作

“内阁大学士丘浚上言请求天下遗书,内阁藏书按类整理,善为收藏。”

杨小过说起了他在道录司听到的消息。

“丘学士说,所谓经籍图书者,乃为万年百世之事,今世赖之以知古,所世赖之以知今。太祖皇帝于立国之初即诏求天下遗书,平元之大都后得其馆阁秘册,又广购民间,一时所积,不减前代。”

宋之谦似有感慨:“太祖皇帝的确能人所不能。”

他虽然是个道士,但对朝政也有不少认识。

杨小过说道:“丘学士又说了,然至今年久,恐忆有散失虫蛀,乞敕同阁大学士等计议,量委学士并讲读以下官员,督同典籍等官开厨将书目一一查验,再分为经史子集四类及杂书、类书二类,每类多少部,每部若干卷,开列奏报。”

“太宗皇帝当政时,天下多事,犹集儒臣纂《永乐大典》以备考究,今承平百年,怎能使经籍废坠?”

这时太渊说话了:“宋道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今陛下既有此善举,功莫大焉,你我不妨大开方便之门。”

杨小过轻轻重复太渊刚刚说的八个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他平时也不单单是只读道书,他知道这位太渊道长说的话出自《管子权修》,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自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创立以来,天下人皆知,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重中之重便是培养人才。

毕竟,唯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涌现,国家方能在各个领域蓬勃发展,长治久安。

然而,世间总有一些人,对那些珍贵的孤本古籍视若珍宝,紧紧攥在手中,丝毫不愿与他人分享。

这种心态,虽说是人之常情,毕竟这些孤本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知识价值,持有者难免会有独占之心。

但长此以往,许多珍贵的知识与技艺,就这么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失传,实在令人惋惜。

所以,当本月初内阁大学士丘浚提出收集天下遗书这一想法时,众人心中便明白,麻烦事来了。

虽然有陛下支持,但是具体去执行还是会分到朝廷各部门。

像他们道录司就是负责各道派的道书收集整理。

这可是个不好办的事儿!

毕竟,道书对于各道派而言,就如同根基一般重要。

若是处理不当,人家道派觉得你这是在动他们的根本,极有可能死活不愿意交出或分享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