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朝廷动作(第2页)
一旦双方沟通不畅,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流血事件,也并非什么奇怪的事情。
宋之谦本来还在犹豫一二,但听得太渊这么一说,诧异的盯着他看。
“太渊道友,你可知要是道派的典籍全被拓下,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外泄了。”
这和他们之间论道不同。
宋之谦和太渊之前,算是同道中人,再怎么样,都是道家内部的事情。
太渊只是淡然一笑:“宋道友,贫道一向认为,知识这东西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
“若是一直抱残守缺,不能推陈出新,只会越来越没落。”
“今人……未必不如古人!”
最后一句话,宛如洪钟大吕,狠狠地震醒了宋之谦。
太渊早就看出来了,宋之谦之前之所以愿意让自己进藏书楼观看,一方面是自己的道行更高,另一方面是这种也算是道派内部的交流论道,大家身份平等。
可太渊他要只是个世俗庸人,恐怕连宋之谦的面都见不到。
宋之谦下定了决心,严肃的提问道:“如何保证将来不在因各种缘故而遗失?”
杨小过听得宋之谦这么说,知道他已经改变了想法,不由得带着感激之色看了看太渊。接下来自己只要打消其顾虑即可。
“届时,乞将内阁所藏书籍检其有副本者,分贮一册于两京国子监;若内阁所或不备者,乞敕礼部行天下提学官榜示购访,令所在有司校录呈送。”
“如此使一书而存三本,分藏京师之内阁、国子监及南京国子监,则无遗失之虑!”
宋之谦又问:“纸质书籍,如何防潮防虫?总不能受潮虫蛀,就又来拓一次吧?”
杨小过答道:“每年三伏时,令之曝书,可免虫蛀之害。另建砖石之所,藏历代明皇帝之实录,可免水火之虑,使后世秉史笔者有所凭据。”
宋之谦闭目沉思了会儿,最后说道:“既如此……你去做吧。”
“一事不烦二主。”太渊说话了,“既然杨兄在此,贫道就直接把敝观的道书给杨兄誊写一份出来吧,如此也免得杨兄还要多费一番辛劳。”
“太渊道长能如此仗义相助,在下实在是感激不尽。”杨小过赶忙说道,脸上满是感激之色,但紧接着又面露担忧,“只是太渊道长要誊写那么多道书,工程浩大,万一出现错字或是其他纰漏,那岂不是白白耗费心血了?”
太渊闻言,笑着摆了摆手,解释道:“杨兄有所不知,贫道自踏入先天内景之境后,记忆力便与日俱增,以往看过的书籍,如今都能一字不差地回忆起来。所以,誊写之事,杨兄大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