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水灾源于人祸?(第2页)
当下,他果断说道:“事不宜迟,下官这就回去整理细软,即刻出发。兵贵神速,一刻也不能耽搁。”
怀恩抱拳说道:“愿徐侍郎此去一路顺风,尽快为万岁爷分忧。”
…………
徐贯一路风尘仆仆,终于赶到了江南。
抵达之后,他并未急于行动,而是花费了一段时间,深入细致地考察灾情。在这个过程中,他不禁感叹,治水这件事与自己以往处理的事务相比,确实有着天壤之别。
徐贯知道自己此次的核心任务只有一个——清理淤泥。
然而这看似简单的工作,背后却隐藏着极高的专业技能要求,实际操作起来难度极大。
为何清理淤泥如此困难呢?
这主要是自然原因所致。
当地地势西高东低,上游水流湍急,裹挟着大量的淤泥奔腾而下。当水流来到地势平缓之处,速度减慢,淤泥便逐渐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形成淤积,进而引发了水灾。
所以,清理淤泥就像在家清理鱼缸一样,是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做到必要工作。
然而,徐贯心中又生疑惑:为“什么在众多河道中,偏偏苏松河的淤积情况最为严重呢?”
经过询问,他得知,苏松河的淤积,不仅仅是天灾,其中更夹杂着人祸。
“人祸??”
徐贯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张旻。
张旻身为苏州府通判,在任已有三十余年,对当地的地形地势、大小河道,乃至一草一木,都了然于胸,是个不可多得的“活地图”。
“徐侍郎有所不知。”张旻脸上浮现出一抹苦笑,缓缓说道,“河道及其两岸,长期受到淤泥的冲刷与覆盖,逐渐形成了土质肥沃的独特条件。”
“土壤肥沃,自然就有人盯上了这块‘肥肉’。所谓的【人祸】,指的就是苏松河沿岸乃至河道上违规开垦的庄田。”
徐贯虽在工部未曾具体负责过水利方面的事务,但也并非对水利知识一无所知。
他听闻此言,顿时明白过来。
怒声道:“这帮人久居江南,难道不明白在河道上修坝建圩、开垦良田,会大大降低水道的行洪泄洪能力,最终导致洪涝之灾吗?”
徐贯的声音冷厉无比,充满了质问的意味。
“那些人只看到庄田的好处,哪会管这些…”
从张旻的语气中,可以明显听出他对那些人的厌恶之情。
通过与张旻的深入交谈,徐贯了解到了更为详细的情况。
波涛汹涌的苏松河,上游被人占坝建地,下游也被人占坝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