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阴私诡谲,君子不器(第3页)

棕色身影应声退下。

“没想到黄文衍如此不智,妄其为黄公后人!”老者自己不禁摇了摇头,“商良臣啊商良臣,枉你还曾以为黄文衍是位人杰,实乃大谬也!”

老者名唤商良臣,说起其来历,也是不凡。

他的父亲是商辂,乃是明朝至今第二位“三元及第”之人。

与黄观不同,黄观仕途坎坷,而商辂为人刚正不阿、宽厚大度,遇事果断,当时便有人称赞“我朝贤佐,商公第一”。

“爹,那我们该如何行事?”一位面容上和老者有几分相似的年轻人,从后方走了出来,他就是商良臣的独子商不器。

“不器”这个名字,取自“君子不器”。

孔圣在《易传》里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是无形的道体,形而下是万物各自的相。

君子心怀天下,不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器者,形也。有形即有度,有度必满盈。故君子之思不器,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

可见商良臣对自己儿子的巨大期盼。

而商不器也不负其重望,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国事家事皆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甚至商良臣不像一般的文人那样重文轻武。

所以商不器还练就了一身不弱的武艺,使得他整个人更加的风姿绰约,玉树临风。

“无论是从大局考虑,还是按照我商家一贯的家风,自然是以社稷为重。”

商良臣语重心长地教导儿子。

“孔圣在《周易系辞下》说过: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黄文衍如此行事,大祸不远矣。”

“孩儿明白了。”商不器恭敬地说道,“明日孩儿就派人把那些河道上属于商家的建筑全部拆除。”

商良臣满意地点点头:“同时,你去拜见一下徐贯,问问他还有没有其他需要帮助的地方,我商家必定全力配合。”

“孩儿晓得。”

商不器颔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