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长识炼性,武道六合(第2页)

其实,徐贯在江南治水期间,为了汇聚各方人才,临时征辟了许多德才兼备的有为才俊,其中就包括之前第一个登门拜访的商不器。

林平之和商不器便是在一次聚会中相识。

商不器没有因为林平之是个武夫而认为其粗鄙,毕竟他自己也学习过一些强身健体之术。

而林平之在交谈后,发现此人与大多数出身书香门第的人截然不同,言语之间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对各种事务都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丝毫没有那种迂腐刻板的气息,令人如沐春风。

时间一久,两人成了好友。

两人一文一武,能力出众,皆为一时才俊。

渐渐地,他们的名气也传播了出去。

商良臣得知后,抚须微笑,儿子在没有参加科举前,就有如此贤名,若是在以前,足可以举孝廉了。

而而林平之在徐贯的建议下,开始系统地学习一些兵事理论知识,并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领导工作相结合,其领导力由生涩逐渐成熟。

令林平之欣喜的是,他竟是在领导众人、协调各方事务,努力契合阴阳平衡的过程中,机缘巧合地达到了武道上的【六合】之境。

他把这情况反馈给师父。

太渊听闻后,微微一笑,解释道。

“当武艺修炼到一定程度后,处理这类事务确实有助于劲力变得更加圆润自然。其实,做人做事与习功练武,在某些层面上是存在共通之处的。”

“所谓“处难处之事,可以长识;调难调之人,可以炼性。学在其中矣”,便是此理。”

…………

这日。

林平之从徐贯的屋里出来后神色不属。

商不器得知后,请他赴宴一叙。

宴间,商不器看着对面眉头紧锁的林平之,关心问道:“林兄,究竟是何事让你如此愁眉苦脸?可是徐侍郎交代了什么极为艰巨的任务?倘若有我能帮上忙的地方,林兄但说无妨。”

林平之轻轻叹了口气,端起酒杯,仰头灌下一口酒,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开口。

“徐侍郎觉得我这一身武艺,若是只在江湖中闯荡,实在太过可惜。他有意为我从中周旋,安排我到军中任职,还说假以时日,机遇一到,必能光耀门楣。”

商不器听闻此言,并未像寻常人那样,立刻不假思索地附和着说“这可是个大好事啊”之类的话。

他微微皱眉,暗自思索此事的利弊得失。

“林兄是怎么想的呢?”

林平之烦闷的正是自己拿不定主意。

师父太渊向来开明,从未限制过自己是否能为朝廷效力。